【明報專訊】國家發改委一周前宣布下調成品油的批發價格,然而內地民營加油站卻反而面臨油荒。內地傳媒報道,浙江、內蒙古、福建等地的民營油站,近日都無法從中石油(0857)、中石化(0386)處正常獲得成品油供應,油價甚至不降反升。中石化並聲言,中石化完全可以保證自己旗下加油站的油氣零售供應,但沒有責任保證對民營加油站的供應。
現時內地成品油批發主要集中在中石油及中石化兩大壟斷巨頭手上,但兩大油企同時經營下游大量零售加油站,故此與民營油站存有競爭。發改委將成品油降價後,兩大油企批發利潤減少,故有動機減少向民營油站供應,從而增加本身下游油站的生意。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煒即指出,「數據表明國內並不缺油,而是中石化在以壟斷排擠民營成品油分銷商。」
中石化:沒義務保證供應
中石油新聞辦公室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強調,成品油供應沒有異常,旗下加油站100%供應充足,近期市場發生變化的是需求,換言之是需求增加造成了供應短缺。他表示,所謂的惜售情况並不存在,也沒有見到市場出現油荒。
中石化內蒙古分公司一名人士則向本報表示,公司的責任是要保證自己的加油站供應,至於民營加油站,「他們有自己的成品油來源渠道,如獨立煉油廠或其他進出口商,不是非得向我們買油。」他提到,中石化沒有義務保證民營加油站的供應,「成品油早就市場化了,一買一賣完全是企業行為。」
民營油企難以批發價買油
《中華工商時報》早前引述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指出,來自浙江、內蒙古、福建、四川等地的會員企業心急如焚,民營油企難以用國家規定的批發限價從中石油、中石化獲得正常的成品油供應,只能買到按最高零售限價甚至更高價格購買,結果是通過一些非正常途徑獲得的成品油價格比下調前還要高。
《經濟參考報》引述民營油企人士指出,隨着國際油價重新回升,市場又存在成品油價格上調期望,形成了兩大油企囤貨惜售的動機;而兩大公司的銷售政策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資源,也導致市場供應緊張。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昨日在例行發布會回應指出,涉及到成品油的供應,需要和其他有關部門,特別是價格主管部門共同協商,還要跟其他的石油供應商協商。
明報記者 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