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累歐美經濟不景,內地出口岌岌可危,繼上月出口額增幅大跌後,商務部昨日亦警告外貿嚴峻形勢至少持續到明年首季;而一向被視為中國出口經濟「溫度計」的廣交會,今屆首期展會昨日結束,本報記者現場觀察,採購商「望多落單少」,不少參展商大吐苦水,稱歐美客「屈指可數」,有參展商更悶得閒逛打發時間。
廣交會今屆首期昨日下午結束,但現場可見不少參展商在中午前已開始清理攤位。參展商之一,本港防盜門把手製造出口廠ECC limited的負責人馮錦堂便直言對明年出口「很擔心」,因為歐洲市場佔公司六成業務,但自開幕以來「傾過兩句嘅歐美客屈指可數。」他透露,連同4月的上屆廣交會,今年兩屆公司都「食白果」,一張訂單也沒有。
馮錦堂解釋,公司產品一向針對中高端市場,又因為全部製造過程位於台灣,成本根本壓不下來,面對歐美客「消失」,他想不出如何應對。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昨記者會上便明言,國際外貿發展不穩定,擔心直到明年首季的出口形勢仍會相當嚴峻。他又指出,廣交會首3日出口成交額為101.9億美元,環比上屆增長僅4.2%,而且3個月內的短期訂單多,佔總額一半以上,反映採購商對經濟長遠前景欠信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計數據也顯示,展會首3天部分機電產品如汽車零部件、電視機、玩具等的成交額比上屆下降(詳見表),來自歐美的成交下滑達一半,主要依靠中東、印度和越南市場支撐。
參展商:收集名片減少75%
另據廣交會主辦單位公布,首4日入場的境外採購商共105,421人,比今年4月舉行的上屆僅增長3.1%,且來自歐美的採購商增幅遠低於這個水平,反而來自新興市場的採購商增長更多。(詳見另表)
歐美客銳減,參展商悶慌,在廣交會最大的電子產品館內,本報記者便遇到一位來自五金展館的參展商劉喆,他說早於前天(18日)五金展館已非常冷清,所以昨日閒得可以花上10多分鐘行去電子產品館看手機。劉喆又指,自己參加廣交會5、6年,每屆都會準備2本筆記簿用來釘上採購商名片,過去數年,每次最少都可以收到逾400張名片。然而今屆廣交會上,他總共才收到百多張名片,其中來自歐美地區的買家更只有40多張左右。
明報記者 李萌、陳子凌穗港連線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