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就《競爭法》提出多項讓步,泛民憂慮法例失去阻嚇作用,未能促進本港競爭環境,形容草案「未被剝牙都肯定有牙周病」,今日將會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希望力挽狂瀾。向來對條例草案「喊打喊殺」的工商界則態度放軟,但仍表示修訂未能完全釋疑中小企憂慮。在議會手握9票的民建聯已表態支持修訂,意味競爭法的修訂案極有可能闖關成功。
湯家驊﹕等同向商界全面投降
競爭法草案委員會副主席湯家驊對修訂感到失望,形容政府等同向商界全面投降。他贊同政府稍後才引入私人訴訟,但認為政府不應把全年營業額不足1億港元的企業,豁免於第一行為守則的適用範圍之外,「生意不好時,營業額很容易便少過一億,把門檻訂得這樣高,變相豁免所有中小企」。民主黨李華明亦批評,政府大幅把罰則上限降至企業本地營業額的一成,如同放生跨國公司,「他們才是有能力壟斷市場的人!」
多個商會對修訂表示歡迎,認為政府取消私人訴訟、訂明行為守則不規管合併及把罰則上限調低,都是順應民意,但重申個別條文仍未能完全釋除中小企的疑慮,未來會再仔細與政府商討。廠商會副會長吳永嘉指出,低額模式訂立的金額偏低,目前難以「收貨」,「他們(泛民)認為1億元很高,但其實很多做家俬和製衣的中小企,即使每年營業額達一億元,但利潤只有一至兩個百分點」。他建議政府制訂低額模式時以企業的利潤為計算單位。
民建聯支持政府的修訂,認為可令條例更清晰,以免中小企誤墮法網。自由黨主席劉健儀認為,草案尚有多條條文未能保障中小企,要再諮詢業界才決定是否支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