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第3季經濟數據,第3季GDP增長9.1%,遜於市場預期的9.3%,亦是連續第3季增幅下滑,反映內地經濟正在放緩;但官方認為,無論是GDP還是消費、投資及工業增加值,均連續3季維持一定水平增長,證明內地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非常小。不過,學者認為,外圍經濟欠佳令內地經濟增長仍存隱憂,因此估計年底前當局會根據形勢適當調整緊縮政策。
雖然第三季GDP只有9.1%,比第二季的9.5%有所放緩,亦低於市場預期,但國統局發言人盛來運不認為內地經濟有衰退迹象。他指出,連續三季的GDP在9%以上水平,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25%上下,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也維持於17%和14%範圍,可見GDP雖小幅回落,但呈現的是平穩增長,因此覺得中國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非常小。
盛來運亦認同,歐債危機深化蔓延,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內地中小企經營日益困難,對中國經濟不可避免會造成影響,雖然預料CPI第四季繼續下行的可能性比較大,但畢竟9月份CPI仍處於6.1%高位,對通脹仍不可掉以輕心,所以還要繼續保持宏調政策。
統計局:中國經濟不會硬着陸
對於盛來運所指中國經濟未來不會出現硬着陸,普遍分析師及學者都不表質疑,也認同貨幣政策短期內不會有任何大變動。不過,美林美銀大中華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若果四季度通脹率下滑,可能使政府略微放鬆市場流動性。
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也相信,9月份M2增速繼續降低,反映中國實體經濟面臨的流動性已經非常緊張,中小企經營狀况有困難,貨幣政策將開始進入觀察期,年內針對流動性微調可能性增加。
投資按月負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張立群也表示,未來貨幣政策的基調不會改變,最多會根據經濟形勢適時適度微調。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則指,中小企貸款難的情况,可能會使中央放鬆對中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要求,以更好支持中小企發展,但全面的政策放鬆仍然言之過早。
另一方面,昨日公布的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達13.8%,比8月份的13.5%和市場預期的13.4%略高,教人意外。但彭文生指出,從細項分析,9月份的重工業增長較8月明顯上升,輕工業增長卻有所下降,說明中小企並非拉動9月工業增長的主力;此外,去年9月內地部分地區為完成節能目標,對企業拉閘限電,使去年同期的基數較低,才會顯得今年9月的工業增加值增長勝預期,故此不能就此判斷內地經濟勢頭已回熱。
明報記者 陳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