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通過向受屋宇署清拆影響的劏房戶,發放一次性搬遷津貼,根據住戶人數津貼額由2100至6100元不等,預料首階段有900戶受惠,涉及開支達450萬元。但有關注工廈劏房團體認為,搬遷津貼仍未能解決劏房戶的住屋問題,擔心他們只會轉至其他工廈或私樓劏房。
先派給工廈劏房戶
政務司長林瑞麟昨日首次以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主席身分主持會議。據了解,委員會昨集中討論搬遷津貼金額,原先當局建議津貼額為政府其他搬遷津貼的三分之二,但有委員則認為以五成作為指標,最後取得共識以其他搬遷津貼額的六成,即1人家庭為2100元,2至3人家庭為4600元,4人或以上家庭為6100元,發放一次性津貼。
林瑞麟會後表示,關愛基金會根據屋宇署今年底開始對工廈劏房進行清拆計劃,故優先處理工廈劏房戶申請,但承諾會一視同仁,協助受清拆影響的私樓劏房戶。
關愛基金執行委員會主席羅致光指出,申請住戶須通過家庭入息審查才可獲發津貼,而屋宇署已展開向接獲清拆令的劏房戶登記,目標為30幢共900戶,預料最快12月底發放津貼。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統籌組織幹事李大成則認為,一次性搬遷津貼只可作為補償,仍未解決他們的住屋問題,「政府應多建公屋,或者向他們發放長期租金津貼,否則他們只會搬到另一工廈劏房」。
關愛資助新移民讀語文
關愛基金亦通過資助少數族裔及新來港人士報讀語文改善課程,課程由再培訓局舉辦,津貼額以課程學費計算,介乎350至700元,預料明年初可發放資助,估計6萬人次受惠。
至於關愛基金的籌款進度,林瑞麟說政府撥出的50億元已交金管局管理,料每年有6厘即數億元回報。而商界已有18億承諾捐款,他相信會陸續收到捐款。被問及現時實際收到多少商界捐款,林則未有正面回應,只謂「得喇,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