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時事點對點﹕城鄉推保險 老有所依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17日 05:59
2011年10月17日 05:59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住在貴州黔西南州貞豐縣老城社區的羅應碧現年70歲,有3個兒子、4個女兒,都沒有正式工作。長期以來僅有大兒子每月給她約100元人民幣(下同),丈夫去世後,給她留下每月310元撫恤金——這兩項曾是她的全部生活來源。羅應碧患糖尿病20多年,每月花在醫藥費上的金額就超過200元,吃飯需100多元,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近年,中國政府建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等等針對老人的政策。2011年7月,部分地區開始試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城居保」),像羅應碧這種年滿60歲、城鎮無業或就業極不穩定群體,最低每月可領到55元的基礎養老金。

「現在每個月能領到55元的養老金,起碼想吃肉的時候能自己掏錢買,不用事事都向子女伸手要了。」羅應碧說。

不過有長者認為養老金太少,76歲的貴陽市民史愛蓮坦言,「物價漲得這麼快,城市裏的消費又高,每月光吃飯就要500元。我的身體還算結實,但也會有些小病小痛。前段時間突然腰痛,一去醫院就要花幾百塊錢,每月55元的標準實在有點低。」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村社會保險司長游鈞表示,近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各級財政能力大大增強,中國具備解決非就業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有利條件。他又說,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快實現基金的省級管理,「全國31個省就是31個風險點,比管理全國2800多個縣的風險要小得多,管理起來比較安全」。

近年中國各地基層的社會保障工作受經費短缺、經驗不足、員工待遇差等問題困擾,又面臨留不住人才、保障服務標準不一等情况。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貴州省納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長張升科表示,過去全縣25個鄉鎮都沒有社保機構。2011年7月1日全縣啟動「城居保」、「新農保」,鄉鎮就連落實辦公場地都十分艱難。

對低收入群體來說,養老保險是一筆「保命錢」,但有學者對養老基金的實際管理表示擔憂。華中師範大學社會福利研究中心副主任梅志罡指出﹕「中國對社保基金的管理要求保值增值和低風險,但目前完備的法律未出台,已出台的社會保險法只涉及到職工養老保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