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數據滯後 美年底經濟或好轉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17日 05:59
2011年10月1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美國公布兩項重要的消費數據,包括9月份的總零售銷貨值及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但這兩項數據繼續出現背馳。根據以往的經驗,總零售銷貨值及消費者信心指數走勢緊密,且消費者信心指數通常有預示作用。不過,近月總零售銷貨值已持續好過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信心指數仍然滯後,美國消費市道有好轉迹象,是對美國經濟的好消息。

根據商務部的數字,美國9月份的總零售銷貨值按年增幅為7.9%,達3538億美元,較8月的數字亦上升1.1%,好過預期的0.7%,數字是自今年5月以來連續上升。不過,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再度回落,10月的初步數據報57.5,低過預期的60.2,而9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確定為59.4,顯示指數自8月跌穿60大關後,消費者信心仍然未能回復。

不過,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參考價值在金融海嘯後已經大大減低。在2009年4月,總零售銷貨值開始出現大幅反彈,開始穩定回復增長,到2010年中,每月總零售銷貨值的按年增長已回復至4%至8%的水平,與08年金融海嘯前的水平相若。不過,消費者信心指數在09後,一直無法回復至80的水平,仍然遠低於2000至2007年平均的85,令兩者的走勢開始出現背馳(見圖)。

貧富懸殊 令美消費市道兩極化

有分析認為,兩者走勢在海嘯後分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美國失業人數高企,但部分僱員享有高薪,貧富懸殊令美國的消費市道兩極化,富者繼續高消費,促使零售銷貨值改善。但是消費者信心指數每月都會隨機訪問最少500人,回答最少50條問題,受訪者有機會是富人,亦有可能是失業人士,當受訪者是失業人士,訪問的結果亦會較差,進而拖低消費者信心指數的表現,降低信心指數的準確性。

現時家庭消費佔美國GDP超過七成,只要美國的零售市道有起色,經濟表現再差也有個限度。正如先前所說,消費者信心指數的預視能力失效,加上實時的總零售銷貨值已連續5個月上升,消費市道在年底再跌的風險不大,有望成為經濟加速復蘇的火車頭,現階段美國經濟似乎沒有必要看得太淡,美國年底經濟仍有好轉的機會,投資者可留意美國相關消費股的未來走勢。

明報記者 謝德健

(逢周一、三、五刊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