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又到一年品蟹時。上海人對蟹的感情不淺,今年對大閘蟹提貨券(簡稱「蟹券」)的熱情更高。據當地傳媒報道,今年銅川路水產市場中許多蟹店均推出蟹券,其中一家聲稱已賣出幾十萬張;亦有團購網加入銷售蟹券,8月底一次團購蟹券的活動吸引了6萬多人次,3天「預售」70噸大閘蟹,面值14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
團購3天售70噸
這些蟹券面值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同時商家還會在禮盒中奉送蟹醋、生薑、紅糖等調味料。業內人士說,今年蟹券的銷售,從數量到價格,都是「10年來最瘋狂的」。
對於這樣的瘋狂,一位上海附近的老蟹農感到擔憂:今年蟹產量只屬平年水準,湖北等其他產蟹省份前期還遭遇乾旱,總產量可能未必達到蟹券銷售的數量。
但蟹商似乎並不擔心提貨人「擠提」。一位資深「黄牛黨」表示,其中的奥妙就在於「買的不吃,吃的不買」:吃蟹人會直接到攤位買蟹,毋須提貨券,而掏錢買蟹券則基本為送禮,自己卻不會品嘗;而收蟹券的人未必會去提貨,即使提貨也不會計較是否「貨不對辦」或「短斤缺両」,有商家更期盼客户錯過提貨期限而大賺一筆。
中國人逢年過節的「禮尚往來」必不可少,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如今月餅券、購物卡熱潮未見消退,蟹券又應運而生,而且其背後還隱藏着這麽多「蠱惑」,不得不令人感嘆,「禮」字實在是變了味。
由於花錢送禮者只看重蟹券面值,而不真正關心貨品的質量,商家便投其所好,故意把蟹券的面值標得很高,且常用「6」和「8」這樣的吉利數字,再在禮盒中搭售其他貨品,進一步提高商品檔次。這就已經突破了「禮」的範疇,完全是一單關於「面子」的買賣,才會有這些過度包裝、價格虛高、失去誠信的問題。
蟹本身已是美味,何須金玉包裝?人心也一樣,簡單地真誠待人,毋須一味送禮撐「面子」,希望蟹券的瘋狂能夠退燒,也會讓這個世界簡單一點。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