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起試圖改頭換面進軍一線城市的李寧(2331),一直被市場認為品牌定位尷尬。李寧昨天公布第三季銷售數據和組織結構調整。行政總裁張志勇表示,李寧整體零售折扣在第三季擴大,並預期2012年體育行業價格戰會愈演愈烈,李寧能否在未來3至5年理清分銷渠道將尤為關鍵。
最新零售數據顯示,不論第三季還是黃金周,李寧牌同店銷售增長皆為低單位數字。對此,集團維持全年低單位數字同店增長的預期。同行惡性競爭,行業急待重新洗牌,李寧對未來3至5年的行業前景持審慎態度,昨天一眾體育股紛紛下挫,跌幅由6%至14%不等(見表)。
平均七五折 指明年折扣率將更高
張志勇表示,今年第三季李寧平均零售折扣為7.5折(即香港人所講的七五折),較上半年的7.7折再多優惠2個百分點。他認為,從整個行業來看,「明年的折扣率只會更厲害。」不過他也強調,李寧常規店並未大幅下調售價,總體優惠加大是因為以清貨為主的工廠店,佔總銷售渠道比重上升。
雖然李寧的清貨計劃可能持續到明年底,但張亦指出回購存貨仍有利可圖。因李寧產品平均成本為2.2至2.5折,經銷商以4.7折進貨,若銷售疲弱存貨積壓,李寧予以回購再於工廠店內以4.8至5.1折傾銷,因此張志勇認為工廠店的盈利還算可以,但經銷商壓力就會較大。
當然市場也擔心回購模式助長經銷商惰性,造成大量落單後出貨不暢,便消極等待李寧回購。張志勇認為這種想法並非多慮,因此李寧每年都會推出激勵手段,鼓勵經銷商散貨或自動淘汰。他亦強調,工廠店吸納過季舊貨,可維持常規店以新產品為主打的良好形象。如若將折扣品積壓在常規店,則會使市場氣氛進一步惡化。
截至今年9月底,李寧工廠店達218間,較6月增長14%,其中逾八成工廠店開設於一二線城市。張志勇稱,工廠店只有在發達地區才能發揮效果。若按地區來看,北部地區佈局完畢,東部至明年上半年亦可完成,而南部進度稍慢,預計明年年底可落實開店計劃。
分析:終端零售差 前景堪憂
一名不願具名的外資券商分析師在分析員會議後表示,若比較9%的新店數目增長和「低單位數字」的同店增長,便可知李寧的訂貨量在下降,終端零售「不行」、「沒銷售量」。他說,過去幾年內地運動品牌瘋狂開店,幾乎每個二三線城市都有一條商業街,每條街上同一品牌的店重複開設5、6間。李寧在追求一線品牌定位的間隙,其原本立足的二三線市場已遭對手乘機霸位,前景堪憂。
明報記者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