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傳媒大亨梅鐸的傳媒王國繼竊聽風波後再爆醜聞,旗艦報章《華爾街日報》(WSJ)歐洲版涉嫌作大發行量(即篤數),該報一項講座活動的贊助商,被揭承擔了其每日逾四成發行量,報章發行人朗霍夫更涉嫌在有贊助商威脅放棄贊助時,透過第三者以公司資金買報維持銷量,誤導廣告商。新聞集團周二表示,已就此事展開調查,朗霍夫同日宣布辭職。
歐洲發行人請辭
WSJ歐洲版的銷售手法主要由倫敦辦事處進行。根據《衛報》調查,WSJ歐洲版2008年1月起舉辦「未來領袖學院」活動,聯絡歐洲企業為大學生贊助講座。WSJ為回饋支持,會在專題報道公布贊助企業名單,而贊助商就以每份不多於5仙歐元(約5角)的價錢,大量購入每份原價1.5鎊(約18港元)的報紙派給大學生。
雖然買報紙的贊助商與免費取報紙的大學生未必閱報,但英國的發行量審計會仍把這種行銷方法計入報紙銷量。截至去年,WSJ歐洲版每日7.5萬份銷量當中,3.1萬份由贊助商購買,佔總數41%。最大贊助商荷蘭ELP公司,更以每份1仙歐元(1角港元)價錢,每日購買1.2萬份報紙,佔WSJ歐洲版發行量16%。以該報每年出版259天計算,ELP贊助一年成本為3.1萬歐元(約33萬港元)。
贊助商購四成發行量
去年初,ELP認為贊助的宣傳效益不顯,威脅退出。《衛報》取得的內部電郵及文件顯示,WSJ歐洲版發行人、道瓊斯歐洲業務總經理朗霍夫(Andrew Langhoff)積極游說ELP繼續贊助。去年4月,他向ELP發電郵,建議以新的合作形式「陳列ELP最有價值的服務」。該月底,ELP同意以舊價繼續贊助,條款包括報章會為ELP賣免費廣告,最具爭議的條款是WSJ歐洲版將最少發行3篇根據ELP的研究撰寫的「專題報道」(俗稱「鱔稿」)。這些「新聞稿」並沒向讀者表明,它們是報章與客戶的交易條件。
《衛報》稱,WSJ歐洲版有員工投訴為ELP撰稿宣傳,有違新聞道德,與公司政策不符。但ELP卻認為該報並沒提供應有的宣傳,去年秋天威脅不會在年底支付1.5萬歐元(16萬港元)贊助費。若收不到款項,該報就不能確認涉及的1.2萬份報紙銷量,而銷量驟跌將打擊讀者及廣告商信心。
用公司資金買報保銷量
據報道,朗霍夫為了讓ELP繼續贊助,竟將報紙的收入經其他公司過數給ELP來買報紙。最明顯例子是印度科技公司HCL原要向WSJ歐洲版支付1.6萬歐元的宣傳費,但朗霍夫指示該公司把部分款項轉交一間比利時公司,再過數給ELP,由ELP付錢買報。但中介公司向ELP過數後,卻未能向HCL收足費用,最後又向WSJ追討損失,令「篤數」事件更添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