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全港約有百名嚴重殘疾人士,正面臨「死亡」或「苟且偷生」的抉擇。43歲的黃啟文數年前忽然患上肌肉萎縮症,病情兩年間惡化,現急需開呼吸造口續命,但「開口」後需要24小時使用呼吸機,每月醫療費用逾萬元。由於他與家人同住,超過領取綜援的家庭入息上限,令他根本無力負擔費用,亦不想下半生「滯留」醫院,正考慮不「開口」,等待自然死亡。有關注團體批評,政府對殘疾人士支援做法僵化,令大批急需資助者處於無助景况。
現時政府會承擔本身是綜援受助人的嚴重殘疾人士的醫療費,但若殘疾者「不幸」與家人同住,家庭入息及資產超過申請綜援上限,政府便只會資助其小部分醫療開支。
黃啟文現時每月醫療費用約5000元,若「開口」後,每月租用呼吸機、醫療用品、聘用照顧者24小時照顧,費用至少逾萬元,他現時與80歲老父、已工作的弟弟同住,家庭入息超過申請綜援上限,得不到政府資助。「如果政府不支援,開不到喉,我就等死。」說話困難的啟文昨奮力逐字吐出心聲。
開呼吸造口 月需逾萬醫療費
協助他的社工蘇美英透露,啟文雖可選擇留在醫院度過餘生,由醫院為他支付醫療費,但啟文生存只為多見家人,堅拒留院度餘生。
社署發言人說,非綜援戶嚴重殘疾人士可獲部分醫療費資助,強調該署有投放資源,為嚴重殘疾的離院病人提供過渡性質住宿及社區支援等。
香港肌健協會副主席劉偉明表示,傷殘津貼及院舍無法照顧這類嚴重個案。協會估計現時全港約有200名嚴重癱瘓人士,其中約一半不符合領取綜援資格,不少人因此考慮與家人分住。劉期望政府能以殘疾人士個人作為綜援評審單位。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