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上月出口急速放緩的數據公布後,人民幣在岸價最多跌過0.48%,市場預期在出口急凍下,人民幣升值可能如金融海嘯後進入「休眠期」,以挽回中國的出口競爭力。
事實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昨天亦把中間價定於1美元兌6.3737元人民幣,較周三下跌0.2%,反映人行亦關注出口數據轉差,有需要調整人民幣的升值速度。
撇除價格 多種出口僅微增
人民幣升值速度與內地出口表現互為影響。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魯培軍昨天在記者會上坦言:「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將抑制外貿出口增長的空間。」加上外國經濟增長放緩,內地中小企營業困難增加,第4季內地出口貿易的發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
根據昨天公布的數據,撇除價格增長因素,部分產品的首3季實質出口數量只是單位數增幅,玩具業的增長更不足1%。
人民幣昨日在內地收市跌0.36%,收報1美元兌6.3831元人民幣。而離岸人民幣價格更反映外國投資者對人民幣信心虛怯,收市跌0.59%,盤中最多跌過0.89%,報1美元兌6.4567元人民幣。換言之,人民幣離岸價較在岸低水1.1%。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策略師廖群指出,短期人民幣有貶值壓力,「中央會控制升值速度,因應國內出口及來自美國的壓力,設定中間價時會有考慮,加上美元升值力量較大,人民幣自然短期沽盤較多。」
信銀廖群:短期有貶值壓力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則認為,人民幣匯率接近市場均衡匯率,不會升值,短期內也不會貶值,將保持相對穩定,原因是中國出口持續減少,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回落到2%至3%,遠遠低於從前8%至9%的水平,這體現貿易失衡改善,人民幣無明顯升值的需要,美國的壓力也不會對人民幣造成影響,中國經濟仍然維持高速增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