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里昂梁思慧﹕今輪樓市調整 1年內跌5%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13日 05:59
2011年10月1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利淡香港樓市因素增加,對樓市的分析也漸多傾向偏淡,但與2008年金融海嘯出現後的不同,現時對樓市可能出現的整調,看法相對溫和。里昂證券最近預測,本港住宅樓價未來1年將下跌約5%,該行研究部高級分析員梁思慧認為,除非香港出現明顯的credit crunch(信貸緊縮),否則樓價將只會牛皮偏淡,今次樓市出現調整,主要體現在「時間」而非價格幅度之上。

梁思慧指出,香港樓價已延續了長時間的升勢,也已累積了重大升幅,需要作出調整,是自然的事。更重要的是,以往支持樓價升勢的重要因素,比方極度偏低的供應和超低息環境,將會朝「正常化」發展,過往樓價可能已「升過龍」,則樓價也將要回復「正常化」。

不過,梁指除非出現credit crunch,否則樓價只會牛皮偏淡,未來1年整體樓價預料只會調整5%,如金融海嘯時樓價在短時間內急跌兩成多、甚或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樓價大跌近七成的情况相信不會出現,因發現時的發展商槓桿比率極低,一般人買樓的平均按揭比率也只有五成多,兩者都不容易被迫劈價賣樓套現,限制樓價跌幅。

業主槓桿低 難現劈價潮

「不過,樓價在現水平確實有調整壓力,如過去兩個多月,二手樓成交量較正常月份的交投少了一半,即反映有一半想出貨業主,如不願意減價,便未能成功售出單位!」

另外,梁思慧指外圍經濟確在惡化,香港也有商業機構在開始裁員,一般人買樓與否,最主要是看自己的工作和薪金是否穩定,就算息率維持在相對低的水平,只要工作和薪金前景變得不樂觀,也不會貿然入市。

梁思慧表示,「睇番過去如2003至2007年樓巿的周期較長,但由2009至2010年樓巿由低位回升至高位又一個周期。到咗去年11月開始至今,樓價不單只受額外印花稅等影響,亦有好多不明朗因素,到咗家都唔夠兩年又話個樓巿又要調整,樓市周期可說是愈來愈短。」她認為,其中原因涉及香港始終地方較細,同時又是一個外向型經濟,比較偏重金融經濟體系,經濟容易起伏波動,「最近好多銀行都要炒人啦。」

經濟起伏 影響樓價大於低息

「另外,支持香港樓市在金融海嘯急彈,是多國政府推出貨幣量化寬鬆措施(QE)救市,令全球貨幣氾濫,托起了資產價格,但後遺症如通脹壓力也漸漸呈現,到了現在,各國對QE也變得抗拒,要故事重演,並不容易,也是利淡樓市的因素。」梁說﹕「我哋預測明年樓價可能仲會向下調整嘅原因,除咗外圍經濟未明朗之外,仲考慮本港利率走勢會上升,另外,香港未來一手供應量方面可能每年增加至2萬多個單位,但以前一手落成量只有1.2萬至1.3萬個,所以預期增加約五成,如果要維持以前樓價水平,咁就要增加五成巿場需求嘅增長,否則未必會消化到,樓價亦會放緩。」

雖然如此,梁思慧也認為香港樓市有一定的支持﹕「2008年後樓價一度急跌兩成多,之後樓價急速反彈,並在其後升破了海嘯前高位,令當時打算入市,卻因猶豫錯過了機會的買家,形成了regret effect(後悔心理),以後只要樓價稍有調整,這些『後悔者』便容易撲去買樓,成為了樓市的支持者。」

短炒額印 反令業主不輕易沽樓

另外,她認為政府去年推出短炒額外印花稅,加上早前做了H加0.6厘至0.7厘的拆息按揭業主,都不輕易選擇賣樓,沽售物業套現了資金,也未知可作何用途,所以往後樓市新需求或轉疲弱,但二手供應也未必會大增。

明報記者 鄧雅各、陸振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