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80後 創陀飛輪品牌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13日 05:59
2011年10月1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提到高檔手表,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瑞士品牌。至於香港鐘表業予人的印象,就只是代工生產、出入口貿易和零售店。說到自家手表品牌,就比較遜色,不太獲市場認同。不過有年輕港商藉家族在內地機械表機芯廠持股,自創高級機械表品牌,以全部配備「陀飛輪」,結合中華文化設計作賣點,短短大半年,已賣出大約2000隻,生意額最少有數千萬。

萬希泉鐘表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慧林解釋,之所以想到自創全「陀飛輪」的手表品牌,是因為他父親持股的杭州機械表機芯廠,一直都有為外國的名牌表廠(包括瑞士)供應自家設計和生產的機械表機芯。初時是普通機械表機芯,由2000年開始,更包括精密的陀飛輪機芯。「與其賣給外國牌子,讓它們裝嵌成手表後,在售價『補兩個零』,倒不如我們自創品牌、自己造表!」

沈慧林去年7月創立「萬希泉」(Memorigin)的品牌,取Memory和Origin之意,今年1月正式推出該品牌的陀飛輪手表。

該公司的指標是,其陀飛輪手表的每日誤差在快慢15秒之內;他私下的要求更是在快慢10秒之內。瑞士品牌的陀飛輪手表的每日誤差一般也是在快慢10秒之內,頂級的則在快慢5秒之內。因此,兩者的精確度相差並不遠。

首批廉售 成功造勢

以他所知,其實不少外國名牌從杭州的機芯廠購入機芯後,只是利用取巧的方法(例如拆開簡單的部分,再在當地重新裝嵌),就取得機芯在外國製造的名義。但他深知,市場不太容易接受中國製造的陀飛輪手表。所以,他採用了好幾招來試圖克服成見。

第一招,是在正式推出前,先生產一批樣本,送給父親的朋友,以及一些古董表發燒友試戴,以測試反應和收集意見。原來香港有些古董表發燒友玩得很專門,連應該採用哪些機油和材料也給到建議。

第二招,則是降低售價,以大幅提高性價比。外國名牌的陀飛輪手表,常要十多萬元至數十萬元。但萬希泉的一般只賣17500元至29888元,18K金的才會超過10萬元。

為了令表行相信能夠去貨,該公司首批產品只推出50隻,找了幾間表行特別以9000多元的低價發售。結果,一星期內即賣清,吸引其他表行成為分銷商。

首創機芯刻字 強攻結婚客

第三招,就是首創在機芯刻字的服務,以結婚客、家庭客、團體客為對象。由於萬希泉手表的陀飛輪機芯來自沈慧林父親持股的杭州機芯廠。因此,可以採用訂造的方式,在機芯之上特別加上一塊金屬片來刻字,或者將某些原本準備雕空(鏤空)的地方不雕空,留下來刻字。外國名牌都嫌麻煩,不願這樣做。

這服務最多可以刻上5個中文字或10個英文字母。例如,結婚客可以一隻表刻「天長」,另一隻刻「地久」。沈慧林曾以一些準備結婚的朋友作測試,甚受歡迎。機芯刻字暫時不另收費,只需等候大約1個月。除了結婚客和家庭客,團體客也是刻字服務的對象。例如,香港扶輪社就訂購了30多隻。

設計中西合璧

第四招,則是強調香港設計,以減低國貨味道。萬希泉手表的陀飛輪機芯來自杭州的機芯廠,表面及通花設計則全部出自香港人。至於重新測時、表冠或表帶的裝配等,亦在香港進行。

在設計風格方面,沈慧林希望融合西方機械工藝和中華文化。他曾經參考父親收藏古董木刻,用於手表的通花設計;亦曾使用貝殼作表面;以及設計壽星公和麻姑的浮雕,鑲在表面上。將來還可能使用玉石或中國舊錢幣作表面。

萬希泉的陀飛輪手表今年1月推出,至9月已賣出大約2000隻,累積營業額至少有幾千萬元。至於合作的零售店,香港有20間,澳門有3間,大部分為鐘表店,另有幾間為珠寶金行及古董店。顧客之中,本地人、內地遊客、外國遊客各佔大約三分一。另外,亦剛簽下美國和法國的代理商。

為了突顯香港設計,沈慧林已邀請到靳棣強以及一名古董表收藏家為該公司設計手表。若未來銷量理想,能夠應付研發投資,更可能會推出陀飛輪的「二問表」(可報時和刻)和「萬年曆表」。

明報記者 薛偉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