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施政報告宣布將活化工業大廈措施延長3年,加上為改裝工廈提供創意空間,港府容許小規模改動建築的現有結構,以及鼓勵改裝工廈申請參予綠色建築評估等舉措;業界認為,此舉有助舊式工業區加快轉型。
中原工商部董事郭楚華認為,活化工廈的措施延長3年,有利土地的可持續發展,亦可滿足市場對零售、酒店及商業樓面的需求,預期會對整體工廈市場起正面作用。
政府的工廈活化措施於去年4月正式生效,有效期3年。施政報告披露,截至上月底,地政總署已批核35宗申請,涉及拆卸重建9幢工廈和整幢改裝26幢工廈,提供總共38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非工業用途,另外23宗正在處理中。
萊坊:補價差額大 礙重建成效
萊坊執行董事陳致韾則指出,支持政府將工業用地轉作其他用途的政策方向,惟過往觀塘和九龍灣區的工廈轉變用途個案很多都顯示,政府似乎沒有全面考慮工業用地的價值。
他認為,當局在評估補地價時,工業用地的原有價值往往被低估,令工、商業用地的補地價差額進一步擴大,偏離市場實際情况,以致重建工廈措施成效不彰。若政府的補價能更貼近市場水平,將可加快釋放工廈及工業用地作住宅或商業用途。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