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央行玩QE 美元容易升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10日 05:59
2011年10月10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你又出招,我又出招。早前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大玩OT(扭曲操作),上周四英倫銀行則再推750億英鎊QE(量化寬鬆),歐洲央行重推長期融資操作及擔保債券購買計劃。總之,你OT時我QE,大家全力齊齊救火。

先講英國經濟,去年第3季增長曾達2.6%,與經濟復蘇較快的澳洲(2.7%)不遑多讓。不過,今年第2季增長已跌至0.6%,比起愛爾蘭(2.3%)、意大利(0.8%)及西班牙(0.7%)還要差。

在財政情况上,10.4%的財赤比率(佔GDP),比起大多數歐洲國都還要高。由此可見,其經濟已急速轉壞之餘,政府亦無財力挽救疲弱經濟。英倫銀行不急印銀紙,又可以做什麼?

歐洲買擔保債券 無異美國QE

至於歐洲,今次再買擔保債券,其意義在於藉注資於銀行體系內,加強金融市場流動性。此番行動,跟美國QE1、2有分別嗎?

在英國及歐元區,再推QE的原因亦只有一個,就是經濟差。看附表,兩地通脹已大幅抽升至近年高位,英倫銀行行長金恩與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做到了!再看經濟,兩地以前QE期間都出現一定程度增長,不過失業率卻是不跌反升。可見QE對整體經濟的作用,只能給予一個問號,不過對於通脹,就肯定不是句號。

QE利經濟與否?仍然有待觀察。不過,QE是否不利貨幣,亦不一定是等號。英國與歐元區的QE啟動於2009年3月與5月,若計算QE後至今兩貨幣表現,英鎊與歐元雖是在七大國中表現最差兩員,不過仍升約9.6%及0.2%。QE下貨幣仍升?表面上是,但實際上,同期美國亦推QE,而且規模遠大於英國與歐元區。在爛蘋果互鬥下,美元成為敗方亦不足為奇。

不過,今次美國不是玩QE,而是OT。根據爛蘋果互鬥理論,今次敗者會是何方?不太難答吧!

劉振業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資金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