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以來各項紀念辛亥百年的活動在全球各地展開,最熱心於紀念辛亥百年的是海外華人,其次是中國大陸,令許多人納悶的是辛亥革命後建立的中華民國政權雖在台灣延續下來,但其官方與民間態度對此卻最為冷淡。
台灣朝野對辛亥革命冷淡主要是來自兩個政治上的因素。首先,自政治民主化後,國民黨已無心重返大陸,只思偏安台灣,雖然辛亥革命由國民黨領導,但那是當年的中國國民黨,現在國民黨掌權的都是在台灣成長並幾乎與大陸隔絕的一代,所以也有人認為其本質上已變成台灣國民黨。
國民黨只求執政 不談使命
這個政黨以執政為目標,既不談建黨使命,更不宣揚辛亥革命以來的立國精神。辛亥革命對現在的國民黨而言,地理與時間距離都太遙遠。而民進黨同樣以執政為目的,還變本加厲否定中華民國,視國號為取得政權的最大障礙。如果民進黨只反對國號,放棄以族群鬥爭作為獲取政權的手段,還會有多少藍營民眾繼續堅持國號,相當令人懷疑。
為爭中間票 盡量避免族國議題
台灣正面臨總統與立法院選舉,國民黨為爭取中間與淺綠選票,策略上盡量避免觸碰族國認同議題,雖然表面上繼續堅持國號正朔,但根本原因是不想因台獨問題引起兩岸戰爭。此種工具性思維自然降低了慶祝雙十的熱情,甚至連慶祝活動在現實政治的作用都避之唯恐不及。
政治精英如此,民間自然風行草偃,他們關心物價、樓價、股價等切身利益,對政治日趨冷漠。連五千年文化傳承都只注意哪些可拿來搞創意產業,對百年前的政治事件當然更提不起興趣。
政黨世俗化本來就是民主政治的常態,但公民教育卻不能「世俗」,沒有國家認同,政治上將永遠動盪不安,族群和諧亦遙不可及。辛亥革命畢竟是終結中國數千年帝制的重要事件,不論是「民國」還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族來說,這事件的歷史意義比任何現在或未來的國號都重要多了。
金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