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歐債危機拖累,在歐洲業務繁多的和黃(0013),股價亦隨之大瀉。為力挺公司不受歐洲影響,和黃昨日罕有地發表長達48頁的報告解釋投資風險,並聲言綜合十多家投行預測,和黃的估值達到每股144.1元,似暗示目前股價被嚴重低估。與此同時,繼主席李嘉誠增持後,管理層亦開始入市支持股價。
和黃昨跟隨大市上揚,收市升6%報57.15元。有券商認為,和黃出具此報告實屬「加分」之舉,皆因很多投資者認為歐洲業務風險大,卻不明白具體業務是什麼,報告中的歐洲數據有說服力。
和黃報告指出,和黃市盈率進入10月,跌至7.7倍,低於恒指7.8倍的水平,而1995年至今,和黃平均市盈率為22.9倍,遠高於恒指平均水準;當前價格與資產淨值(NAV)的比值已比03年SARS爆發、08年金融危機時更低,成為近16年來谷底。股價已經較資產淨值折讓四至五成。
報告又綜合美銀美林、法巴等十數間投行的預測,指和黃整體的合理估值應達到每股144.1元,目前股價被嚴重低估。而多間金融機構又估算截至本月4日總資產淨值,折合為股價應為119港元每股,昨日儘管股價回升至57元,但仍較此折讓52%。
被視為歐洲概念股的和黃股價失守主因是歐債危機。公司總資產中45%為歐洲業務,總收入四成來自歐洲,EBITDA,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則有25%來自歐洲。不過,集團用數字證明歐洲業務極具適應能力。今年上半年歐洲業務EBITDA按年增長70%,其中主營公共事業的基建業務按年升3.62倍,電訊和港口分別升84%和24%,零售升幅最弱,僅2%。
若分析歐洲業務EBITDA構成,則最大份額來自發展迅猛的電訊和基建業務,兩者已佔據總量70%,零售業佔20%。集團指由於平衡的防守性業務組合具領先地位,令集團在宏觀經濟面臨挑戰的環境下,處於有利地位,旗下所有業務部門有增長機會,尤其是電訊業務已進入盈利階段。
瑞信:數據有說服力
瑞信分析員梁啟棠認為,和黃主動為投資者提供資訊的做法應受嘉獎,「有幾多企業好似和黃這麼落力」?他認為報告中關於歐洲的數據好有說服力,一般人都覺得歐洲風險大,但很少有人知道和黃真正業務是做什麼。而顯然和黃歐洲最核心的業務並未受歐債太大影響,他也同意和黃股價折讓實在太大。
另外,據聯交所股權資料,繼早前主席李嘉誠後,副董事總經理周胡慕芳亦於9月30日入市增持和黃4萬股,每股平均價58.92元,涉資約235.68萬元,持好倉由 15萬股升至19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