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政府無意禁沽空 業界轟益大鱷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07日 05:59
2011年10月0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環球股市近期大幅波動,個別歐美市場陸續開始限制沽空活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昨日表示,禁止沽空並不是阻止大市跌勢的最好方法,相反擔心會導致反效果,令大市成交萎縮及下跌加劇。不過,證券界強調要求禁止沽空是希望減低大戶舞高弄低機會,並指監管機構應考慮其他措施穩定市場。

本港多個證券商會組織日前約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要求政府考慮禁止沽空,但陳家強昨日出席公開活動時表示,香港是現時全球監管沽空最嚴的地方之一,認為近期市場沽空情况大致正常,暫不考慮禁止沽空,監管機構將密切注視市况,若有違規或操縱行為,證監會則會全力跟進。

陳家強表示經過證監會的市場諮詢,近期將加強對申報持倉量方面的監管,尤其是對持股票淡倉的投資者,在法例未修改前將密切留意不尋常及操作性交易活動。

港沽空活躍 全球前列

事實上,香港一直是全球沽空活動最活躍地區之一,相比已實施限制沽空金融股的個別歐洲市場,自8月初至今,港股已下跌超過兩成,至於米蘭、巴黎及馬德里等今次金融危機源頭地區,跌幅則介乎11%至18%左右。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王國安批評,監管機構在非常時期應出手穩定市場及投資者心理,即使不實施禁止沽空,亦應考慮其他措施如要求披露沽空借貨來源,或平倉情况,維持金融市場穩定,而非「得個講字」,任由香港「成為其他外資的提款機」。

香港證券學會會長張華峰坦言對於陳家強言論感到遺憾,指出禁止沽空目的非為阻止港股下跌,而是希望遏制大戶及對冲基金單邊沽空活動,進一步擾亂市場秩序。他表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不穩下,希望監管機構多與業界溝通,盡力在各方面加強對金融市場秩序的監管。

不過,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股票價格上落反映着市場供求情况及股份基本因素,沽空活動並非股市波動的主要因素。他續指,本港自97年容許借貨沽空以來,即使經歷過金融風暴,亦無出現因沽空活動而導致的重大事故,因監管當局對這些活動嚴格規管,例如設有賣空價規則(Uptick Rule)。他認為,倘機構投資者依法進行沽空活動,政府不應限制,因這樣不但扼殺了投資者對冲風險的機會,亦會大大降低外資參與本港市場的興趣,導致交易量萎縮之餘,亦不利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