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重稅、減薪、裁員、倒閉……隨着希臘經濟萎縮陷入惡性循環,愈來愈多人失業、囊空如洗,一種以物易物的新交易模式,竟在當地應運而生。去年失業的技師馬夫里季斯,最近首次用「易物券」買到雞蛋、牛奶、果醬後,激動無比地說﹕「我首次覺得自由解放。我曾本能地把手伸進口袋,但原來沒需要(付現錢)。」
在沃洛斯(Volos),像他般參加一個以物換物組織的民眾,皆能靠教授英語、結他等,又或提供簿記、電腦維修技術支援、育嬰、煮飯、理髮等服務,甚或是用實質物品,累積「本地代用單位」(每單位相當於1歐元)易物券,以換取別人的服務,或參與商號的優惠折扣。
會員人數迅速擴大
這個以物易物組織的會員人數,由去年的50擴至400人,當中包括獸醫、視光師、裁縫。組織設評級機制,供會員自陳經驗,以便控制質素。它也與農民合辦每月一次的露天市集,讓會員換當地農產品,以及容許會員「預借」最多300個代用單位,在指定日子內以服務或物品償還。
在帕特拉斯(Patras),同類組織每周交易約達100宗,並有義工監察。退休教師烏皮說﹕「最令人興奮的是作出貢獻的感覺。你擁有的,比你銀行戶口的多得多。你擁有頭腦和一雙手。」有見這類服務的效益,希臘國會上周更通過法案,鼓勵成立「企業和地方發展的替代形式」,包括建基於交換服務或物品的網絡,並賦予非牟利組織地位。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