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成交指路 熊三未殺到長青網文章

2011年10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0月04日 05:59
2011年10月04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傳統智慧,當股市踏入熊市第三期,股市長跌長有,血流成河,股民絕望,望「股」生厭,成交大跌,股市才真正見底。雖然近期港股已屍橫遍野,但10天平均成交仍達750億元,相比第1季及第2季(恒指大致處於22000以上)平均成交755億及707億元,相差不遠,反映即使不少散戶已靠邊站,但機構投資者沽貨行動未完,以成交來看,現階段離熊三仍遠,估計大市成交縮減至400多億元,才算見到谷底。

若把港股均化成交(10天平均)對市值(主板)比率進行比較,自98年至今,比率介乎0.07%至0.85%,平均為0.31%,反映成交對市值比率波幅不算太大,兩者相關系數達0.85,意味着大市交投大致與市值同步,比率較波動時間主要受到假期前後影響較大。

熊三人心已死 成交萎縮

8月初曾把恒指海嘯後走勢與過去四個升跌周期,估計恒指有機會跌至14000點(請看本欄8月8日一文),但這只能估計指數變化,看不到近期如斯慘淡市况何時才可完結,或可見到谷底大舉入市。雖然港股市值會隨着更多企業來港上市而出現變化,但同時會受到股價影響,若把過去港股市值併起來看,則發現一些趨勢。

港股1998年主板市值僅1.98萬億元,2000年曾升至5.32萬億元,其後市值蒸發了升幅的67%,回落至2001年的3.06萬億元再重新膨脹,2007年高峰期,市值一度飈升至22.35萬億元,但面對金融海嘯,港股市值大幅萎縮跌至8.56萬億元,蒸發幅度為升幅71%。

市值跌至12.6萬億 始找到底部

今年4月,港股市值一度逼近海嘯前高位達22.18萬億元(見圖),上周五跌至16.15萬億元,較高位大減27%,若以早前兩次調整升幅七成估計,港股市值有機會跌至12.65萬億元才找到底部。當然,以港股市值來看觀察,以確認大市跌定較為困難,若以成交額表達,採取成交對市值比率平均值0.31%計算,則可能要待大市成交跌至420億元,港股的局勢才可真正回穩。

昨日,恒指低開413點後持續下滑,並輕易跌穿上周低位16999點,午後最多跌875點,低見16717點略為反彈,收市跌770點或4.38%,報16822點,大市成交764億元,略高於20天平均。據《明報》港股數據庫,升跌比率(市寬)1比33,為9月22日以來最差;跌逾3%佔下跌股份達八成半,為年內最差,沽盤相當狠勁。

此外,神華(1088)未能守上月低位,本欄投資組合沽出餘下持股,均價29.8元;本地零售股及濠賭股續遭洗倉,組合亦平手沽出利福(1212),均價19.08元。至於思捷(0330)非長線投資之選,可隨時獲利。中興通訊(0763)、中石化(0386)及中電信(0728)則看緊19.5元、7元及4.8元支持。

明報記者 劉思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