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廣華醫院兒科部一名註冊護士,為初生嬰兒打卡介苗針時,不跟慣常做法在手臂外側打針,而是打入手臂內側,部分嬰兒打針後出現淋巴腺脹大以致腋窩腫起情况,家長擔心而向院方查問。院方發現護士如此打針已有半年以上,現需逐一聯絡家長了解嬰兒打針後反應,但強調未有醫學證據顯示手臂內側打針會增加併發症風險。
廣華:無證據增加併發症風險
廣華醫院未能交代曾被該護士在手臂內側打針的嬰兒總數,但據悉,她為嬰兒在手臂內側打針已超過半年以上,院方已聯絡36名在6月底至7月中打卡介苗嬰兒的父母,部分嬰兒亦有出現腋窩下腫起的反應。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和私家執業兒科醫生謝鴻興均說,從未聽聞卡介苗打手臂內側是「新方法」,未知是否有人「貪靚」認為針口在手臂內側,即使有疤也不外露。但謝鴻興說,此舉會令其他醫護因檢查不到針口誤會嬰兒未受注射,甚至令家長誤以為打針後淋巴脹大的疫苗反應,與針口異常有關。韓錦倫則稱,嬰兒接種卡介苗後針口含膿也屬正常反應,一般會在2至3個月內消退,家長毋須擔心。
廣華醫院表示,該院會指示護士為嬰兒打卡介苗時,打針位置須在手臂上,但沒有特別註明要在手臂外側,院方會檢視護士注射疫苗程序,就事件引致家長不便致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