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正尋求連任的台灣總統馬英九提出兩岸10年內可簽署和平協議,引發台灣朝野爭議。綠營指此舉如同台灣的「賣身契」,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稱這是馬英九的「統一時間表」。馬英九則強調,洽商和平協議絕非是與大陸談統一。大陸官方昨日並未對馬英九的言論作回應,但有北京學者則表示贊同,認為兩岸只要在「一個中國」上有共識,許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馬英九前日在「黃金十年願景」最後一場記者會上,特別提出在未來10年當中,「在民意高度支持、國家確實需要與國會監督」3項前提下,台灣在循序漸進情况下,會考慮和大陸洽商和平協議。有關話題立即引起島內政壇強烈回響。
批馬為選舉 變主權投票
蔡英文批評說,馬英九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前提是「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又是以「一中」為前提。在「一中」的前提下,又有10年的時間表去推動台灣社會高度爭議性的事情,令很多已經對馬英九感到憂慮不安的民眾,感到更加不安;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瑯質疑,和平協議等於台灣「賣身契」,選前拋出這個議題,有選舉考量,故意將大選變成對台灣主權的信任投票。
馬英九昨日在接見「台美日三邊安全對話研討會」訪問團時,對他的「兩岸和平協議」構想作進一步解釋,強調「不是去跟大陸談判統一問題」,他主張的「不統」,就是指不去和大陸談這個問題,「但是和平的議題,是我們沒有辦法迴避的,必須要正面面對。」台灣的目標是希望能讓現在兩岸已營造的和平氛圍能持續,「需要考慮是否要用和平協議的方式,讓它制度化。」
學者:和議3前提或變門檻
台灣行政院長吳敦義亦表示,馬英九4年前競選時提出,為確保台灣永續和平,會考量在時機成熟時,和大陸洽簽署和平協議,這次設定的幾項前提,更能確保台灣利益。
「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2008年底的「胡六點」中提出的。所以,「和平協議」一直被民進黨視為中共的統一工具,國民黨過去對此態度亦較消極。對於馬英九的提議,北京官方暫無反應,但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對《聯合報》稱,近年中共多次主張兩岸應盡早結束敵對狀態,簽訂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只要兩岸在一中問題上有共識,許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而中央社引述匿名的大陸學者認為,馬英九提出簽和平協議的3項前提,可能會讓「前提」變成「門檻」。
兩岸海協海基第7次「陳江會」今日在天津舉行,將簽署核能安全協議,但投資保障協議確定無法簽署。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昨日表示,投保協議已接近完成,「相信下一次有機會完成」。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