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九龍醫院病人「紗布封喉」事故,涉事醫生被除牌6個月引起醫學界巨大迴響。前線醫生聯盟在醫學會、西醫工會等支持下開記者會,批評醫委會判決「離地」,強調醫護間沒有從屬關係,不會主動找護士錯處,醫生在醫護團隊中有基本責任,但不應「包底」,認為現時判決對涉事醫生不公平,令他負上不合比例的責任。
前線醫生聯盟主席黃嘉恩批評,醫委會不熟悉醫院日常運作,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為「Teamwork」(團隊工作),有其管理制度,醫管局設顧問護師、護士診所等,認為判詞中指醫生有責任監督護士工作,為業界一個倒退;強調醫生在團隊中有基本責任,但責任不是無限伸延,亦不應「包底」,若要醫生兼顧所有護理工作,是要求醫生承擔超出工作範圍的責任,做法不切實際,亦會破壞醫護間的互信。
指涉案醫生刑罰過重
聯盟認為刑罰過重,黃嘉恩指,事發時涉事醫生正受訓,非專科醫生,但判決將其專科資格取走,是以「從前的你否定今日的你」。出席撐場的醫管局醫生組別員工諮詢委員會聯席主席歐耀佳指,事發後醫管局已詳細檢討,涉事醫生亦經過紀律程序已承擔責任,並已成為乳腺科主管,「以7年前嘅錯誤去抹煞佢7年間努力,社會係咪咁唔包容?」
副主席蕭旭亮補充,涉事醫生當時需從伊利沙伯醫院到九龍醫院巡房,僅逗留兩、三小時,加上定期轉換崗位,難以熟悉護士水平,即使想指導在制度下也難以實行。註冊護士兼護士學校校長袁偉傑補充,問題根本在人手加幅追不上需求,九龍醫院醫生人手由當年的61人增至上年度的64人,護士由750人加至762人,惟病人由1.5萬增至1.7萬,「長期人手不足下無限輪迴,同事要承受做錯事結果,點解醫管局高層可以無事?」團體日前就事件發起網上聯署,已收集5,500個簽名,明日會向醫委會遞交;周三(16日)會與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會面反映意見。
■記者嚴敏慧
前線醫生聯盟主席黃嘉恩批評,醫委會不熟悉醫院日常運作,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為「Teamwork」(團隊工作),有其管理制度,醫管局設顧問護師、護士診所等,認為判詞中指醫生有責任監督護士工作,為業界一個倒退;強調醫生在團隊中有基本責任,但責任不是無限伸延,亦不應「包底」,若要醫生兼顧所有護理工作,是要求醫生承擔超出工作範圍的責任,做法不切實際,亦會破壞醫護間的互信。
指涉案醫生刑罰過重
聯盟認為刑罰過重,黃嘉恩指,事發時涉事醫生正受訓,非專科醫生,但判決將其專科資格取走,是以「從前的你否定今日的你」。出席撐場的醫管局醫生組別員工諮詢委員會聯席主席歐耀佳指,事發後醫管局已詳細檢討,涉事醫生亦經過紀律程序已承擔責任,並已成為乳腺科主管,「以7年前嘅錯誤去抹煞佢7年間努力,社會係咪咁唔包容?」
副主席蕭旭亮補充,涉事醫生當時需從伊利沙伯醫院到九龍醫院巡房,僅逗留兩、三小時,加上定期轉換崗位,難以熟悉護士水平,即使想指導在制度下也難以實行。註冊護士兼護士學校校長袁偉傑補充,問題根本在人手加幅追不上需求,九龍醫院醫生人手由當年的61人增至上年度的64人,護士由750人加至762人,惟病人由1.5萬增至1.7萬,「長期人手不足下無限輪迴,同事要承受做錯事結果,點解醫管局高層可以無事?」團體日前就事件發起網上聯署,已收集5,500個簽名,明日會向醫委會遞交;周三(16日)會與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會面反映意見。
■記者嚴敏慧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