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入到去縣城,每一間屋都係冧晒,好似打仗被轟炸的城巿,每1至2分鐘就有一次餘震,搖吓搖吓,仲有強烈屍體味道,整個北川掘出1萬具屍體……」回想踏入汶川災區一刻,視覺嗅覺感覺的震撼,10年後身處中環診所的香港骨科醫生潘德鄰,依然歷歷在目。潘醫生在地震第三天趕到災區,從此與四川結下不解之緣。
搶救近400災民
2008年5月14日凌晨,香港紅會派出6人醫療團隊深入災區救援,潘醫生是其中一人,團隊在帳篷內搶救近400名災民。然而截肢病人康復之路十分漫長,臨時醫療站撤離後,香港紅會與德陽市殘聯成立康復及義肢中心,潘醫生每隔兩星期的周末就會趕飛機到當地,從不間斷,5年來為1,200名災民安裝義肢,即使其後跟隨紅會撤出該中心,潘醫生每年都會到四川與病人敍舊。
回港後,潘醫生沒有遺忘災區的病人,一直與他們保持聯絡,包括在地震中失去左小腿的獨腳舞者謝海峰。日夜苦練令謝的義肢嚴重損耗,潘醫生聯絡善長一同出錢出力,資助海峰赴港動手術切除骨刺及維修義肢。除了欣賞謝的刻苦用功,潘醫生自言只是出於惻隱之心,「當時你唔幫佢,就無人幫,佢練到一身好舞藝,但冇左腳(義肢),就冇得再跳,咁以後點生活呢?」海峰當年使用的義肢由香港紅會特別訂製,結構複雜,內地沒有同款,特別穩固耐用,能承受海峰每天密集式跳躍奔跑,活動能力亦較高,可多角度活動及牢牢套住大腿,價值數萬元人民幣(下同),而當時內地最便宜的義肢僅800元(約989港元)。
近年內地已漸漸富裕起來,還需要香港醫療團隊協助嗎?潘醫生坦言曾探索這個話題:「如果我唔幫,係咪真係無人幫呢?災民去成都搵醫生得唔得呢?」他稱成都、北京及上海都有很多醫院,但要災區的貧困農民到大城巿,找尋合適的醫生及義肢矯形服務,絕不容易,經濟上亦負擔不來,交通、食宿及治療費用不菲,所以他有個心願,就是籌款及組織團隊,每年兩次到四川繼續為災民維修義肢或處理傷患。
■記者鄭悅童
搶救近400災民
2008年5月14日凌晨,香港紅會派出6人醫療團隊深入災區救援,潘醫生是其中一人,團隊在帳篷內搶救近400名災民。然而截肢病人康復之路十分漫長,臨時醫療站撤離後,香港紅會與德陽市殘聯成立康復及義肢中心,潘醫生每隔兩星期的周末就會趕飛機到當地,從不間斷,5年來為1,200名災民安裝義肢,即使其後跟隨紅會撤出該中心,潘醫生每年都會到四川與病人敍舊。
回港後,潘醫生沒有遺忘災區的病人,一直與他們保持聯絡,包括在地震中失去左小腿的獨腳舞者謝海峰。日夜苦練令謝的義肢嚴重損耗,潘醫生聯絡善長一同出錢出力,資助海峰赴港動手術切除骨刺及維修義肢。除了欣賞謝的刻苦用功,潘醫生自言只是出於惻隱之心,「當時你唔幫佢,就無人幫,佢練到一身好舞藝,但冇左腳(義肢),就冇得再跳,咁以後點生活呢?」海峰當年使用的義肢由香港紅會特別訂製,結構複雜,內地沒有同款,特別穩固耐用,能承受海峰每天密集式跳躍奔跑,活動能力亦較高,可多角度活動及牢牢套住大腿,價值數萬元人民幣(下同),而當時內地最便宜的義肢僅800元(約989港元)。
近年內地已漸漸富裕起來,還需要香港醫療團隊協助嗎?潘醫生坦言曾探索這個話題:「如果我唔幫,係咪真係無人幫呢?災民去成都搵醫生得唔得呢?」他稱成都、北京及上海都有很多醫院,但要災區的貧困農民到大城巿,找尋合適的醫生及義肢矯形服務,絕不容易,經濟上亦負擔不來,交通、食宿及治療費用不菲,所以他有個心願,就是籌款及組織團隊,每年兩次到四川繼續為災民維修義肢或處理傷患。
■記者鄭悅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