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國民陣線與其前身「聯盟」見證馬來西亞誕生和成長,因此今次在選戰中殞落,別具歷史意義。
排華事件催生政黨合作
國陣在1973年成立,但其前身「聯盟」在馬來亞脫離英國前的1951年已出現,是由馬來人政黨「巫統」、華人政黨「馬華公會」及代表印度族群的「國大黨」三大政黨組成。1955年馬來亞舉行首次議會選舉,聯盟大勝並開始執政,跟英國展開獨立談判,因此聯盟在馬來亞聯合邦獨立運動及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聯盟蛻變成為國民陣線,緣於1969年大選後爆發「513排華事件」。聯盟在選舉中獲得的總選票不過半,但保住議會大多數席位,引發持續的種族衝突,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最後聯盟決定與更多政黨合作,大結盟的結果就是國陣的誕生。
國陣在成立時,成員包括了沙巴、砂撈越等地共11個政黨。翌年重組後國陣在接着舉行的大選大勝,此後一直在選舉保持絕對優勢,直到今次大選才失去大多數席位。由聯盟時代開始計算,國陣至今持續執政近61年,被認為是民主世界持續執政最久的政黨。
《蘋果》記者
排華事件催生政黨合作
國陣在1973年成立,但其前身「聯盟」在馬來亞脫離英國前的1951年已出現,是由馬來人政黨「巫統」、華人政黨「馬華公會」及代表印度族群的「國大黨」三大政黨組成。1955年馬來亞舉行首次議會選舉,聯盟大勝並開始執政,跟英國展開獨立談判,因此聯盟在馬來亞聯合邦獨立運動及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聯盟蛻變成為國民陣線,緣於1969年大選後爆發「513排華事件」。聯盟在選舉中獲得的總選票不過半,但保住議會大多數席位,引發持續的種族衝突,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最後聯盟決定與更多政黨合作,大結盟的結果就是國陣的誕生。
國陣在成立時,成員包括了沙巴、砂撈越等地共11個政黨。翌年重組後國陣在接着舉行的大選大勝,此後一直在選舉保持絕對優勢,直到今次大選才失去大多數席位。由聯盟時代開始計算,國陣至今持續執政近61年,被認為是民主世界持續執政最久的政黨。
《蘋果》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