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本港現時沒有安樂死的制度,即安樂死並不合法,包括協助病人自殺。醫管局2010年則訂立了《預設醫療指示》指引,讓病人清醒時作預先決定,包括處於某些不可逆轉情況下,不接受特定的維生治療,例如當病情到了末期,決定不接受心肺復蘇法作拯救,希望能減少疾病痛苦,安詳走完人生最後階段。
訂立《預設醫療指示》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表示,臨床上較少病人要求安樂死,採用《預設醫療指示》的人數也不算很多。他認為,社會上暫時未有討論安樂死的氛圍,當中涉及的問題也很複雜,例如法律方面、倫理上的討論,「呢刻填咗意向,之後又改唔改得呢?」現有的紓緩治療服務,都能照顧末期病人需要。
醫管局去年又發佈了《紓緩治療服務策略》,建議需加強紓緩治療團隊與其他專科部門合作,包括接收最多末期病人的急症科。當有嚴重受創病人送入急症室,急症科醫生可傳召紓緩治療團隊會診,同時安排護士、醫務社工為家屬提供輔導。另外,局方正計劃成立由中央統籌的兒童紓緩治療團隊,並與主診團隊合作,將紓緩治療融入兒科服務,照顧病童不同程度的需要。
■記者梁麗兒
訂立《預設醫療指示》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表示,臨床上較少病人要求安樂死,採用《預設醫療指示》的人數也不算很多。他認為,社會上暫時未有討論安樂死的氛圍,當中涉及的問題也很複雜,例如法律方面、倫理上的討論,「呢刻填咗意向,之後又改唔改得呢?」現有的紓緩治療服務,都能照顧末期病人需要。
醫管局去年又發佈了《紓緩治療服務策略》,建議需加強紓緩治療團隊與其他專科部門合作,包括接收最多末期病人的急症科。當有嚴重受創病人送入急症室,急症科醫生可傳召紓緩治療團隊會診,同時安排護士、醫務社工為家屬提供輔導。另外,局方正計劃成立由中央統籌的兒童紓緩治療團隊,並與主診團隊合作,將紓緩治療融入兒科服務,照顧病童不同程度的需要。
■記者梁麗兒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