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成婦女有子宮頸癌風險 團體每年資助150基層免費測試長青網文章

2018年05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5月10日 07:59
2018年05月10日 07:59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冇理由揀我,我先得20幾歲」,電視廣告都有提醒女士們切勿有此誤解。子宮頸癌是本港第八大的女性癌症殺手,患者不分年齡,即使年輕女性也有機會患上。港大專家提醒,女性若發現陰道有不尋常出血等症狀,當然需要及早檢查,但其實大部份患者都沒有明顯病徵,建議女士要定期檢查,減低癌前病變風險。一項基層婦女子宮頸癌檢查計劃的數據分析,發現近一成人有患癌風險。
記者︰李思潁
子宮頸癌源於在子宮及子宮底部內的細胞變異引發,港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嘉倫表示,99%子宮頸癌病例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致,HPV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播,因此只要曾有性經驗,也有感染HPV風險。
及早治療存活率90%
雖然身體有免疫力,能自我清除大部份HPV病毒,但少數HPV高危病毒會遺留在體內,子宮頸持續受HPV高危病毒感染,可導致細胞病變,形成癌症。由於HPV病毒透過性接觸傳播和靠免疫系統清除,「當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或者有多個性伴侶嘅女性,患癌嘅風險會大啲」。
陳稱,及早治療有助提升存活率,病發第一期治療的患者5年內存活率可達到90%,但當患者末期才進行治療,存活率僅約20%。她稱子宮頸癌可預防,只要及早發現,可透過電環切除手術,切除陰道內異常的組織,減低演變成癌症風險。若女士察覺到與伴侶性接觸或在非生理期時,陰道出血、平日感到腰背疼痛或小便出血等情況,或是患上子宮頸癌,應盡快接受檢查。
陳建議25歲至65歲的女性應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及早發現和預防癌症病變,亦可以選擇注射預防疫苗。女性應避免有多個性伴侶,減低患子宮頸癌風險。
曾接受測試的Peace表示,身邊親友沒有人患上子宮頸癌,故以往對子宮頸癌的認知不多,加上她曾誕下女兒,故認為自己患癌風險很低,直至接受檢查後,才加深對癌症的認識,明白定期進行子宮頸癌測試的重要性。
梁愷昍婦癌基金會和基督教勵行會等機構合辦妍悅計劃,每年資助150名基層婦女免費接受子宮頸癌合併測試。女性介乎30至59歲,家庭有領取綜緩、全額書簿津貼或低收入家庭津貼,而又未曾接受過子宮頸癌的測試則可申請。去年參與計劃的150名婦女中,發現12名參加者有患上子宮頸癌風險,其中兩名高風險參加者已即時轉介公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新一輪計劃將會在6月起接受申請,詳情可致電23900201向基督教勵行會查詢。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