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美電影業「紅娘」楊燕子:華人要容得下多元聲音長青網文章

2018年05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5月10日 10:45
2018年05月10日 10:4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對華人來說,在荷李活當上演員絕非易事,能在影圈取得「話事權」的人更少。被選為「50位荷李活最具影響力女性」之一的製片人楊燕子(Janet Yang),為早期開拓中西方影業交融的「紅娘」。她接受《蘋果》訪問表示,華人製作想真正獲國際尊重,首先要容得下多元聲音。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楊燕子在《鐵甲奇俠3》、《變形金剛4》等中美合拍片模式還未流行、華人演員在美國電影未能擔上要角之前,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隻身闖到荷李活叩門,早期監製的電影包括史蒂芬史匹堡作品《太陽帝國》(1987)。
生於紐約,不懂中文,移民後代的身份驅使楊燕子產生了解中國文化的好奇。在大學修讀中國研究及取得MBA後,她與?斯卡導演奧利華史東(Oliver Stone)創立製作公司,務求把中西文化融入電影。
楊燕子最初起用曾亮相中國電影的外籍演員,後來於1998年拍攝《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從四名在美國三藩市的「麻雀腳」女性,講述華裔移民故事,為首次有華裔主演美國電影。為了帶中國人脫離「樣板戲」視野,她成為將《JFK驚天大刺殺》、《金枝玉葉》等賣座影片帶入中國市場的首人。美國人拍《功夫熊貓》在中國市場空前成功,電影顧問正是她。
近年中西合拍片成風,荷李活電影均找到華裔臉孔。這只是個「pay to play」的遊戲,還是荷李活已放下對華偏見?「這幾年確實有很明顯變化,未算是很理想,但(合作)環境是變友好。吳彥祖先是到中國發展,現在他也能回美發展(編按:任新作《盜墓者羅拉》男主角)。」楊燕子續說,「第一反映他們更注意中國電影票房,但也因為全球的『多元運動』改變傳統思想,如《神奇女俠》和《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描述亞洲人也可賺錢(不是只任草根角色),對女性和亞裔的固有定性已改變。」
面對中國的電檢、言論審查,一向鼓勵憑電影「找到自己一把聲音」的楊燕子認為「總是有一個過程改變」,如大陸近年官方被指打壓性小眾(LGBTQ)題材作品,民間也有反抗聲音,「政治因素永遠也有,但發聲不會只是從上而下,而是由下至上」,政府才會尊重電影文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