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4周審批 先行引入1,000海外科技人才長青網文章

2018年05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5月09日 06:35
2018年05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創科局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可4星期快速處理申請和審批輸入海外人才。計劃以先導計劃形式推行3年,預計今年6月開始接受申請,首個運作年度將輸入最多1,000名科技人才,每名人才簽證為期兩年。
楊偉雄:每公司不多於百配額
有議員認為,政府應仿效新加坡等國家,吸引國際龍頭公司來港,創造更多職位,並投放資源予本地人才,非單靠輸入海外人才。
創科局局長楊偉雄昨宣佈計劃,先適用於科技園和數碼港從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機械人技術、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學的租戶和培育公司。
他續指,申請公司每間不多於100人配額,而須向創新科技署證明本港缺乏或不能輕易覓得具備相關技能、知識或經驗的人才;而且規定每聘用3名非本地人士,須聘用一名本地全聘僱員一年和兩名本地實習生3個月,本地僱員須安排從事與科技相關的工作。
他指,申請公司交齊資料予科技園或數碼港後,目標兩個星期內完成審批,而該公司覓得人才後,向入境處交齊工作簽證或進入許可證申請,一般約兩星期處理。經計劃來港的人士須持有具特別認受性的大學所頒授的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STEM)學科學位,與STEM相關首100間大學所頒授的學位。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毋須工作經驗,持有學士學位者則需具備最少一年相關科技範疇的工作經驗。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表示,現時本港面對人才流失的問題,非單靠輸入外地專才可解決,「政府係咪畀啲支援、協助業界升級轉型」,相比起新加坡投放的資源少,吸引國際龍頭公司來港,創造更多職位,「同時間保留自己人才,又輸入人才」。
他又指,計劃對海外人才的工作經驗要求不高,可能影響本地畢業生或其他經驗較淺的員工,「依家最缺乏係5至10年經驗」。
■記者張文鈴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