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當年融資困難 流行配股買地長青網文章

2018年05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5月09日 06:35
2018年05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香港不少上代廠佬持有長和等發展商股票,有學者解釋當年發展商拓展地產業務時,並未能單靠借貸或現金找付,不少流行混合模式,即使用「配股+現金」買入廠佬持有的地皮作物業發展。
學者指紡織廠最受惠
專研華人家族史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鄭宏泰接受本報查詢時稱,六十年代本港地產發展主要是港島區及九龍地帶,七十年代逐漸擴至新界地段,他觀察當時發展商已懂得部份以配股作為代價收購土地,「例如5毛1股,發1億股同你買,賣家變成策略股東,重建後甚至有優先買入權」。
鄭指當時紡織廠尤其受惠,原因是政府當年推動紡織業,批出不少土地建紡織廠,這些土地擁有權清晰,地理位置優良,引來發展商垂青,而這些廠家亦成為發展商股東。10大實物股東中,「一代線王」郭正達妻郭楊影持有不少長和股票,究竟是否以這種方式獲得,郭老太謝絕本報訪問,答案亦較難稽考。至於長和會否以類近方式批股買地,鄭宏泰指當時長和1972年上市前已發展地產,1973年香港股災,當時融資或有困難,估計後來曾以股票加現金代價買地起樓,捱過艱難時期後即可賣樓套現。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楊國佳亦提到,當年有世叔伯非常看好李嘉誠,「直情成半身家放落去佢嘅長和系股票」,亦有發展商為獲得土地會批股買入廠商所持地皮。
■記者周家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