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坊間愛將強積金戲稱為「強迫金」,積金局主席黃友嘉昨發表網誌回應外界對強積金制度的質疑。他透露截至3月底,強積金總資產已達8,567億元,相當於政府財政儲備的78%。按積金局估算,到2020年強積金總資產可望達1萬億元,黃友嘉形容這些「迫」出來的儲蓄是本港社會應付未來人口高齡化的重要資產。
指「月光族」見結餘感驚喜
網誌題為〈為何要有「強迫金」?〉,黃友嘉說,最近和一名已經工作10年、自稱會花光每月薪金的「月光族」談強積金,對方分享由首次收到強積金周年權益報表顯示自己的賬戶內只有數千元,到今天有接近30萬元;這名年輕人從起初不以為意,到現在會願意花時間檢視自己的強積金投資,他對10年來「被迫」儲存了這個金額感到驚喜,認為這制度可為打工仔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
黃友嘉表示,強積金制度是為打工仔「先儲未來錢」,減少此刻消費,為自己的退休保障打好根基,以及減輕未來社會對高齡人士的財政負擔。
在強積金制度下,每位計劃成員都有個人強積金賬戶,最後累積的強積金與個人供款額及投資回報掛鈎;換言之,對強積金計劃供款越多,儲蓄成果就可能會越豐盛。他不諱言強積金制度有改進的空間,但強制性儲蓄的良好本意卻不容否定,因無人能預知退休後的生活如何,有準備總比沒有準備好。
■記者盧文烈
指「月光族」見結餘感驚喜
網誌題為〈為何要有「強迫金」?〉,黃友嘉說,最近和一名已經工作10年、自稱會花光每月薪金的「月光族」談強積金,對方分享由首次收到強積金周年權益報表顯示自己的賬戶內只有數千元,到今天有接近30萬元;這名年輕人從起初不以為意,到現在會願意花時間檢視自己的強積金投資,他對10年來「被迫」儲存了這個金額感到驚喜,認為這制度可為打工仔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
黃友嘉表示,強積金制度是為打工仔「先儲未來錢」,減少此刻消費,為自己的退休保障打好根基,以及減輕未來社會對高齡人士的財政負擔。
在強積金制度下,每位計劃成員都有個人強積金賬戶,最後累積的強積金與個人供款額及投資回報掛鈎;換言之,對強積金計劃供款越多,儲蓄成果就可能會越豐盛。他不諱言強積金制度有改進的空間,但強制性儲蓄的良好本意卻不容否定,因無人能預知退休後的生活如何,有準備總比沒有準備好。
■記者盧文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