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海闊天空:老友長青網文章

2018年05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5月04日 07:57
2018年05月04日 07:57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肺炎,是老人家的好朋友。」(Pneumonia is the old man's friend)是現代醫學之父,美國約翰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首任內科主任Dr. William Osler的金句。
老人家年老體衰,對肺炎病菌的抵抗力較弱。久病卧床,沒有活動,肺活量漸減,肺下葉的肺泡未能充份擴張,容易引發墜積性肺炎(hypostatic pneumonia)。
中風或機能退化的病人,吞嚥時咽喉不協調,飲水或吃東西時一不小心就會嗆到氣管裏,造成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不管老人家原來患的是甚麼病,到了病入膏肓之時,肺炎往往是最終極的併發症。患者因感染及血氧降低,逐漸意識模糊,最後陷入昏迷而離世。在未有抗生素的年代,久病老人罹患肺炎,是凶多吉少。
Dr. Osler認為老人家因肺炎而安詳地死亡,不用再受疾病折磨,實在是一種解脫,所以把肺炎稱作老人家的好朋友。
吞嚥困難的病人進食時要小心在意,半固體食物可加添加凝素來減低嗆着的機會。不得已時可以考慮從鼻子插根導管到胃部來餵食。鼻胃管餵飼能減低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但鼻子插着管,始終是不舒服。除了有礙觀瞻,還有刺激咽喉、胃酸倒流等不良影響。在胃裏植入餵飼管只是個小手術。在微創外科的年代,美國的Dr. Jeff Ponsky發明了「經皮內鏡胃造瘺」(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不用開刀,直接用穿刺的方法把管子經肚皮植入胃裏面,進一步減低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病人雖然不能正常吃飯,但仍可保持正常的外貌,也不用忍受鼻子插管的不適。
可是,到了生命的盡頭,思想和活動的能力都失去了,仍用鼻胃管餵食、經皮胃造瘺來留住軀殼,又是否辜負了好朋友的一番好意?
鍾尚志教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