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乳你同行:最新乳癌分期法長青網文章

2018年05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5月04日 07:56
2018年05月04日 07:56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當確診乳癌時,病人都會問:「我是第幾期?」
究竟乳癌怎樣分期呢?美國外科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早在1959年,成立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探討這個問題,創立了TNM分期,即腫瘤大小(T),淋巴結轉移(N),以及遠端器官轉移(M)。
遠在六十年代,乳癌治療主要靠手術切除,這種TNM分期,反映腫瘤在人體結構上的影響,而當時相信腫瘤長大,就會擴散去淋巴結,然後跟隨血液循環,擴散去內臟器官。所以TNM數字越大,期數越差,分一、二、三、四期,亦反映復發及死亡率的增加。這個分期,沿用至今,還是十分清楚,讓醫生及病人估計手術後的復發機會及存活率。
六十年代後,有電療及化療的出現,成為癌症手術後的輔助治療,加強了控制癌細胞,提高存活率。而甚麼病人需要做這些輔助治療,就是根據TNM期數來決定。 
近年,醫學界研究乳癌的生物及分子特性,增加了我們對乳癌的了解,同屬一個期數,不同特性,治療方法及存活率都有分別。
今年,AJCC專家發佈了新的乳癌分期,除保留TNM人體結構分期之外,提出了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gnostic staging(治療預測分期)。這是加入了腫瘤的生物特性,包括雌激素(ER)、黃體酮(PR)受體,上皮生長素受體(HER2)分類,以及癌細胞活躍等級(grade)。例如T2N0M0 grade1的治療預測分期,就變成第一期。又例如T3N1 grade2 ER+PR+HER2+的乳癌,TNM結構分期是第三期,但計算化療、抗HER2治療及荷爾蒙治療,治療預測期數就變成第二期。
這樣清晰的分期,有助醫生向病人解釋手術加上輔助治療的效果,亦讓病人無需要聽到HER2型乳癌,已經魂飛魄散。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http://www.hkbcf.org
電郵:pollycheung@hkbcf.org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