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幼兒有大細眼不但影響外觀,更要小心或是患上眼瞼下垂,因眼部肌肉「提瞼肌」發育不良,不夠力拉起眼瞼,嚴重者或遮着瞳孔,甚至壓迫眼角膜,導致弱視。眼科醫生指出,家長未必會意識到子女患病,建議留意兩大特徵,包括雙眼大小是否對稱,以及向上望時眼瞼會否明顯無力,要抬頭遷就視線。眼瞼下垂可做手術改善,惟若未影響視力,可待滿6歲才開刀。
記者:袁樂婷
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李琬微指出,提瞼肌是眼瞼後方的肌肉,收縮時會拉起眼皮。若提瞼肌先天發育不健全,例如被脂肪組織取代,失去肌肉功能,便不夠力拉起眼瞼。這情況大多出現在其中一隻眼睛,令兩眼看起來不對稱,似大細眼,在幼童出生時或1歲前已能察覺。
遮蓋瞳孔壓角膜
李稱,正常眼瞼會遮蓋眼珠約1毫米,遮蓋2至3毫米已屬輕度下垂,嚴重者可遮蓋多於5毫米,即半隻眼珠,這時眼瞼很大機會遮住瞳孔,阻擋視線,久而久之大腦依賴另一隻眼視物,造成弱視。
另一情況是眼瞼長期壓迫眼角膜,令眼角膜弧度不規則,引致深度散光。
先天眼瞼下垂不會自然痊癒,要靠手術治療。李指,病情嚴重者一般採用前額懸吊術,即抽取手腳筋腱,或以特製手術線接駁提瞼肌和前額肌,借助前額肌肉的力量拉起眼瞼,達到提瞼肌原有效果。
手術可令雙眼正面看來恢復對稱,缺點卻是向下望或閉眼時,眼瞼仍然戚起,導致角膜乾燥,甚至損傷發炎,須塗藥膏補濕。八成患者術後初期有此情況,當中半數人在半年後情況改善。至於病情較輕、提瞼肌仍具少許功能者,則可選擇較簡單的手術,裁短提臉肌以增加拉力。
李指,由於手術要全身麻醉,加上幼童眼部肌肉未完全發育,相對脆弱,除非病情嚴重至影響視力,否則不必急於開刀,但要持續檢查視力,待患者滿6歲,肌肉及組織較有韌性才做手術。本港目前未有眼瞼下垂個案的統計數據,臨床經驗每年約有10宗新症,當中1至2人需提早做手術。
若雙眼眼瞼均下垂,可能是嚴重病症的警號,例如交感神經麻痹、重肌無力症,甚至眼眶腫瘤,惟這類個案較難察覺。
奧比斯每年3月至5月在全港小學舉行蒙眼午餐活動,讓小學生感受失明人士的不便。今年活動主題是兒童雙眼瞼下垂,盼參與者從小提升盲疾知識。
記者:袁樂婷
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李琬微指出,提瞼肌是眼瞼後方的肌肉,收縮時會拉起眼皮。若提瞼肌先天發育不健全,例如被脂肪組織取代,失去肌肉功能,便不夠力拉起眼瞼。這情況大多出現在其中一隻眼睛,令兩眼看起來不對稱,似大細眼,在幼童出生時或1歲前已能察覺。
遮蓋瞳孔壓角膜
李稱,正常眼瞼會遮蓋眼珠約1毫米,遮蓋2至3毫米已屬輕度下垂,嚴重者可遮蓋多於5毫米,即半隻眼珠,這時眼瞼很大機會遮住瞳孔,阻擋視線,久而久之大腦依賴另一隻眼視物,造成弱視。
另一情況是眼瞼長期壓迫眼角膜,令眼角膜弧度不規則,引致深度散光。
先天眼瞼下垂不會自然痊癒,要靠手術治療。李指,病情嚴重者一般採用前額懸吊術,即抽取手腳筋腱,或以特製手術線接駁提瞼肌和前額肌,借助前額肌肉的力量拉起眼瞼,達到提瞼肌原有效果。
手術可令雙眼正面看來恢復對稱,缺點卻是向下望或閉眼時,眼瞼仍然戚起,導致角膜乾燥,甚至損傷發炎,須塗藥膏補濕。八成患者術後初期有此情況,當中半數人在半年後情況改善。至於病情較輕、提瞼肌仍具少許功能者,則可選擇較簡單的手術,裁短提臉肌以增加拉力。
李指,由於手術要全身麻醉,加上幼童眼部肌肉未完全發育,相對脆弱,除非病情嚴重至影響視力,否則不必急於開刀,但要持續檢查視力,待患者滿6歲,肌肉及組織較有韌性才做手術。本港目前未有眼瞼下垂個案的統計數據,臨床經驗每年約有10宗新症,當中1至2人需提早做手術。
若雙眼眼瞼均下垂,可能是嚴重病症的警號,例如交感神經麻痹、重肌無力症,甚至眼眶腫瘤,惟這類個案較難察覺。
奧比斯每年3月至5月在全港小學舉行蒙眼午餐活動,讓小學生感受失明人士的不便。今年活動主題是兒童雙眼瞼下垂,盼參與者從小提升盲疾知識。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