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小朋友出現眼瞼下垂未必明顯,要靠家長細心觀察。3歲的謙謙甫出世,父母已察覺兒子「右眼細啲」,謙謙的父親紀先生說,兒科醫生初時安慰「可能眼未開」,但隔一段時間情況無改善便開始擔心。有次太太帶同謙謙返醫院做婦科檢查,醫生見謙謙眼瞼有異,便轉介到專科,檢查發現謙謙的眼瞼下垂約5毫米,偶爾遮蓋瞳孔,幸視力未受損,暫毋須做手術。
「唔想俾同學笑」
紀先生稱謙謙小時候「大細眼」情況更嚴重,現時雖輕微改善,但仍明顯不對稱。他最怕病症影響謙謙視力,「本身(對眼瞼下垂)認識唔多,初時擔心會唔會連眼球都發育得唔好」,目前按醫生建議,每半年覆診檢查視力,他與太太平日亦會觀察兒子能否看得清楚,「水平望嘢冇乜問題,但如果我哋企喺度,佢抬頭望,有隻眼(右眼瞼)會遮住」,因此夫妻倆經常會俯下身遷就。
跟進謙謙病情的眼科醫生李琬微指出,幼兒在肌肉發育時,提瞼肌的力量有機會稍為增強,正如謙謙的情況,但要治癒仍須動刀。
紀先生稱,若謙謙的視力無礙,計劃在他上小學前開刀做手術,「主要外觀上,唔想佢俾其他同學笑」。他說曾與幼稚園老師溝通告知兒子情況,謙謙沒有因外觀問題在校感不快,但有時在公園遊玩,「其他小朋友會問,點解你隻眼咁嘅?」
■記者袁樂婷
「唔想俾同學笑」
紀先生稱謙謙小時候「大細眼」情況更嚴重,現時雖輕微改善,但仍明顯不對稱。他最怕病症影響謙謙視力,「本身(對眼瞼下垂)認識唔多,初時擔心會唔會連眼球都發育得唔好」,目前按醫生建議,每半年覆診檢查視力,他與太太平日亦會觀察兒子能否看得清楚,「水平望嘢冇乜問題,但如果我哋企喺度,佢抬頭望,有隻眼(右眼瞼)會遮住」,因此夫妻倆經常會俯下身遷就。
跟進謙謙病情的眼科醫生李琬微指出,幼兒在肌肉發育時,提瞼肌的力量有機會稍為增強,正如謙謙的情況,但要治癒仍須動刀。
紀先生稱,若謙謙的視力無礙,計劃在他上小學前開刀做手術,「主要外觀上,唔想佢俾其他同學笑」。他說曾與幼稚園老師溝通告知兒子情況,謙謙沒有因外觀問題在校感不快,但有時在公園遊玩,「其他小朋友會問,點解你隻眼咁嘅?」
■記者袁樂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