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16歲陳姓少女在聯合醫院洗血時,醫生放置中央靜脈導管後認為位置不佳取出,其後病人出現血胸,醫生做血管造影檢查也未有正確判斷為鎖骨下動脈出血。負責調查的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副主席蘇景桓醫生指,即使當時醫生判斷正確,第一時間發現為動脈出血,聯合醫院仍只能將病人轉院伊利沙伯醫院治療,不能扭轉病人出現中風的結果。
蘇景桓醫生指,當日病人出現血胸後,聯合醫生已懷疑有主要血管出血,故為病人做血管造影檢查的同時,有安排病人轉院到有心肺胸外科的伊利沙伯醫院繼續治療。他續指當時醫生看到顯影劑滲漏位置,懷疑為靜脈出血,到轉往伊院後再做造影檢查,醫生看到鎖骨下動脈位置有假血管瘤,或曾受損傷,才推斷為動脈出血。
親屬質疑「冇嘢做到?」
蘇續指不論病人動脈或靜脈出血,聯合醫院做法一致,均是將病人轉到有心胸肺外科醫生的醫院,即往伊利沙伯醫院做血管修補;當陳姓少女抵達伊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時,電腦掃描才發現她有缺血性中風。由於中風範圍大,有出血風險,不宜接受靜脈血栓溶解治療,須做腦部手術。至於鎖骨下動脈則未有繼續流血,情況穩定,不用即時做手術,後來病人假血管瘤有擴大迹象,才安排於11月底做修補動脈手術。
蘇強調病人即使在聯合已發現是動脈出血,治療方案也是一樣,至於不能用血溶栓藥,與中風時間長短無關,相信提早發現病人病況亦不會有變。事主胞兄陳先生批評院方只是從結果爭辯,質疑「係咪真係冇嘢可以做到?」反問若事件發生在其他病人身上,錯過有藥可醫時機,院方會否視之為醫療事故。
■記者嚴敏慧、梁銘恩
蘇景桓醫生指,當日病人出現血胸後,聯合醫生已懷疑有主要血管出血,故為病人做血管造影檢查的同時,有安排病人轉院到有心肺胸外科的伊利沙伯醫院繼續治療。他續指當時醫生看到顯影劑滲漏位置,懷疑為靜脈出血,到轉往伊院後再做造影檢查,醫生看到鎖骨下動脈位置有假血管瘤,或曾受損傷,才推斷為動脈出血。
親屬質疑「冇嘢做到?」
蘇續指不論病人動脈或靜脈出血,聯合醫院做法一致,均是將病人轉到有心胸肺外科醫生的醫院,即往伊利沙伯醫院做血管修補;當陳姓少女抵達伊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時,電腦掃描才發現她有缺血性中風。由於中風範圍大,有出血風險,不宜接受靜脈血栓溶解治療,須做腦部手術。至於鎖骨下動脈則未有繼續流血,情況穩定,不用即時做手術,後來病人假血管瘤有擴大迹象,才安排於11月底做修補動脈手術。
蘇強調病人即使在聯合已發現是動脈出血,治療方案也是一樣,至於不能用血溶栓藥,與中風時間長短無關,相信提早發現病人病況亦不會有變。事主胞兄陳先生批評院方只是從結果爭辯,質疑「係咪真係冇嘢可以做到?」反問若事件發生在其他病人身上,錯過有藥可醫時機,院方會否視之為醫療事故。
■記者嚴敏慧、梁銘恩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