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勵德年記》(The Wright Chronicle)透露「公屋之父」鄔勵德一生心繫基層。他憶述六十年代香港長年制水,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供水4小時,當時居於高級公務員宿舍的他,家中有兩個洗手間,只要每次供水時將其中一個洗手間的浴缸注滿,便足夠一家人使用3天,此時他想起尚有許多基層市民,家中沒有獨立廚廁,「街上一般的人,他們怎樣度過呢?」他致力推動公屋發展,位於大坑的勵德邨便是以其名字命名。
鄔勵德自1950年起推動有獨立廚廁的公務員宿舍及公共房屋,他憶述:「戰後初時興建的徙置房屋,仍然是設計共用的廚廁,終於出現了第一個有獨立廁所的公務員宿舍,惟仍然不理想,因為花灑安裝在馬桶之上,但總算是擁有自己的廁所,我認為每個家庭都應該享有」。
盼公務員秉持廉潔
鄔勵德其後在1963年至1969年出任港英工務司,其間兼任立法局、市政局官守議員,卸任後一度出任港府駐英專員,至1973年退休後定居倫敦。鄔勵德直言不捨得香港,但一來無法適應香港炎夏,其次是希望秉持廉潔,「一般高級公務員,卸任後都會直接退休、回到英國,原因是要避免利用擁有的資訊,留在香港賺取利益,我希望維持這種做法」。
■記者周婷
鄔勵德自1950年起推動有獨立廚廁的公務員宿舍及公共房屋,他憶述:「戰後初時興建的徙置房屋,仍然是設計共用的廚廁,終於出現了第一個有獨立廁所的公務員宿舍,惟仍然不理想,因為花灑安裝在馬桶之上,但總算是擁有自己的廁所,我認為每個家庭都應該享有」。
盼公務員秉持廉潔
鄔勵德其後在1963年至1969年出任港英工務司,其間兼任立法局、市政局官守議員,卸任後一度出任港府駐英專員,至1973年退休後定居倫敦。鄔勵德直言不捨得香港,但一來無法適應香港炎夏,其次是希望秉持廉潔,「一般高級公務員,卸任後都會直接退休、回到英國,原因是要避免利用擁有的資訊,留在香港賺取利益,我希望維持這種做法」。
■記者周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