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工關節用10年 再開刀風險大長青網文章

2018年04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4月29日 23:34
2018年04月29日 23:34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一般用於治療退化性或類風濕關節炎,有骨科醫生指,亞洲人膝頭退化問題常見,隨着年紀增長,若軟骨組織磨蝕嚴重至影響日常生活,「有病人行路15分鐘就痛得好緊要」,「換骹」為治療的最終方案。
隨年齡增長軟骨易磨蝕
關節置換手術目的是把磨損的膝關節,以鈦金屬及纖維膠做的人工關節代替。骨科專科醫生張啟然指,膝關節退化程度主要受基因和年紀因素影響,「有啲人軟骨快啲磨蝕,有人慢啲,視乎軟骨嘅強度、耐唔耐磨」。隨着年齡增長,關節之間分泌逐漸減少,膝關節因長年累月磨擦而勞損,有機會導致膝頭關節痛、紅腫、僵硬或行動困難等症狀,嚴重可引致關節變形。
張啟然指,一般會建議患者先接受較保守治療,如在膝關節注射透明質酸,「好似汽車換偈油」,以減慢軟骨磨蝕,若情況未有改善,「換骹」為最終治療方案。他指一般只建議65歲以上患者換骹,因人工關節組件壽命有限,「就算個手術做得好好,一般都係用十幾年就會磨蝕返」,需再開刀更換人工關節,「個手術就會再複雜好多,風險亦大啲」。
張啟然補充,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過程中,有機會引致神經損傷、骨頭爆裂、細菌感染等併發症,但他強調現時技術發展成熟,手術風險算低,「發生機會率係細過百分之一」。
■記者梁銘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