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南瓜冬菇入饌 素食補身辣椒肉桂調味 炒菜中和寒性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30日 20:35
2017年11月30日 20:35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近年流行健康素食,茹素都可以重視食物的色香味及營養素,但到了秋冬這個進補好時機,又是否有適合素食者的補身清單?茹素多年的中醫師指出,無論素食或葷食,只要根據體質及食物性味進食即可,不少人誤以為茹素或未能溫補身體,其實不少蔬果均屬溫性,具有補益之效,即使有蔬菜性質偏寒涼,亦可加入熱性或溫性食物同煮,例如炒菜時加入薑片辟寒,建議可選擇熱性調味料如肉桂、辣椒、花椒及蒔蘿等以中和寒性。
記者:伍雅謙
食物有性味之分,包括熱性、溫性、平性、涼性及寒性。註冊中醫師胡淑怡指出,飲食要根據體質及食物性味,譬如陽虛、實寒及虛寒人士,較為怕冷,亦容易有手足冰冷,便應進食溫補之物,如小茴香、生薑、芥菜、南瓜、木瓜、龍眼、杏仁、荔枝、栗子、大棗及合桃等。至於陰虛及實熱者,則容易口乾、口舌生瘡、容易熱氣上火,可進食涼性食物如茄子、白蘿蔔、絲瓜、菠菜、莧菜、芹菜、小米、大麥、綠豆及豆腐等清熱。
多曬太陽助改善體質
肉類多屬溫性,有溫補作用,若是不吃肉,亦有不少蔬果具有溫補之效,故素食者一樣可透過合適的食物配搭,達到補身效果。胡指,譬如腎氣虛者,可煲蓮藕眉豆湯飲用,再加少許肉桂,已達到溫補腎氣之效。雞湯有補陽效果,但其實合桃、腰果及肉桂等亦能補陽。天氣轉涼,要有暖身效果,可進食溫性的芥菜,而以小茴香、南瓜、合桃、杏仁及大棗等煲湯亦有暖身作用。
胡稱,若屬於虛寒體質者,除應少吃西瓜及雪梨等寒涼之物,其實亦可在菜餚加入溫補香料,肉桂、辣椒、花椒及蒔蘿均屬熱性,可調和寒涼性質的蔬菜。她舉例,涼性的椰菜可加入蒔蘿同煮中和寒性。不少人亦會在炒菜時加入薑片辟寒,薑確有去除寒涼之效,但薑只入胃經,若屬於手足冰冷的人士,代表腎臟也有虛寒症,建議使用肉桂會較佳。除食物可改善體質外,虛寒者多曬太陽,亦有助改善體質。
天氣轉涼,但其實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溫補食物,也毋須一頓飯的所有菜餚均偏向溫補,胡指,反而若經常進食溫補之物,容易出現熱氣,若再經常喝冷飲,便出現上熱下寒的情況,即同時有喉痛及手腳冰冷等症狀。至於平性蔬果,如菜心、芥蘭、薯仔、芋頭及粟米等,則適合任何人士進食。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