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客來港投保大減新造保額較高峯跌57% 業界轉攻本地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30日 21:35
2017年11月30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內地客去年赴港藉「碌卡投保」走資,本地保險業一度進入大時代。不過銀聯出招遏止後,保監局最新數據顯示,上季內地客新造保費額,較去年底高位瀉57%至101億元,佔比亦由45%跌至28%,「走資單」萬用險銷售更大幅縮水,有業界認為,港保險業員工可轉攻本地市場。
記者:周家誠
保監局去年第四季起未再公佈內地客赴港投保數字,解釋稱避免市民誤讀,而最新公佈數字顯示,上季無論是內地客新造保費額(101億元)、佔比(28.4%)、總保費額(357億元),均創近兩年新低。
是次保監局公佈的上季數字中,刻意劃分兩大類保險產品數據──醫療保障型及儲蓄投資型。保監局執董許美瑩解釋,醫療保障型為危疾、終身人壽等險種,佔新造保單數目95%,主要是內地人喜愛本港醫療體系及理賠能力高;儲蓄投資型則包括萬用壽險、儲蓄保險等,按新造保單數目計僅5%。
上季萬用險大幅萎縮
若以新造保費計算,儲蓄投資型產品保費達35億元,佔總保費34%,但較2016年季度平均82億元銳減一半,當中內地人喜愛萬分、有走資單之稱的萬用險,上季僅錄得9億元,較去年季度平均41億元大幅萎縮,證明中國打走資奏效。
此外,內地客透過供款形式購入的保單,佔總保單數目99%,一炮過付款的整付保單僅佔1%,許美瑩稱現象反映他們非追逐短期投資回報。
許美瑩解釋,今年內地客新造保費呈下降趨勢,主要是人幣匯價回穩,內地客買美元保單誘因減少;其次是保險公司調整產品策略,避免追逐高回報導致較大資本開支;然後是內地監管政策影響。
被問到未來會否與銀聯商討刷卡投保限制鬆綁?她回應指內地政策非針對保險業,而是一個整體國家政策,當局一直與內地相關部門保持溝通。
料港保險業商機仍在
至於今季內地客投保情況,許美瑩指暫時無數據稽考,但從業界得悉應該回穩。本港保險業會否持續萎縮?她認為本港保險公司一向靈活面對市場發展,例如人口老化帶來年金產品需求、自願醫保政策增加醫保需求、一帶一路政策亦帶來航運保險等機遇。
專業保險經紀協會主席麥順邦認為,行業趨向規範化,往時地下錢莊或刷卡等走資途徑被堵塞,但商機仍然存在,例如可以主攻香港本地市場,不認同本港市場萎縮,不過他亦承認有些主打人壽產品代理生意減少,維生或有困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