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煤氣將軍澳廠房月底啟用用堆填區沼氣發電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06日 22:35
2017年11月06日 2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由中華煤氣公司斥資3億5千萬、位於將軍澳堆填區的沼氣處理廠將在本月底啟用,目標在5至10年內將沼氣發電佔煤氣總供應量由現時的2%增加至5%,合約期為20年。燃氣生產總經理文偉倡指將軍澳堆填區自去年一月起停收都市固體廢物,釋出沼氣比公司預期中少,估計需15至20年回本。
煤氣公司現時供應的煤氣主要由天然氣和進口石腦油作為生產原料,由於石腦油價格較昂貴和不穩定,煤氣公司在1999年在船灣堆填區作試點,採用沼氣作生產燃料。2007年起在打鼓嶺堆填區抽取沼氣淨化,經一條長達19公里的地下管道輸送至大埔煤氣廠,取代部份石腦油成為生產煤氣的加熱燃料。截至今年4月,因沼氣發電而節省的石腦油和二氧化碳分別達11萬噸和33萬噸,相等於種植了1,400萬棵樹。由於將軍澳堆填區與煤氣廠距離太遠,淨化後的沼氣不會作為燃料,而是改變其成分,變成現行煤氣的熱值,直接輸入煤氣管道網絡供應予180多萬戶。
將軍澳堆填區去年停收固體廢物後,打鼓嶺堆填區的沼氣收集量大幅增加17%,每小時可收集7,800立方米沼氣,全年沼氣量達4,500萬立方米,其中1,400萬輸送至大埔煤氣廠作為燃料,其餘沼氣會供給堆填區自用。文偉倡指將軍澳的沼氣處理廠啟用初期可以「食老本」,靠積聚多年的固體廢物釋出沼氣,預計第一年收集到的沼氣量與打鼓嶺相若,其後逐年遞減。
文又強調,將軍澳堆填區的沼氣發電項目並非常規或有利可圖的商業投資,公司除了斥巨資外,還要承受堆填沼氣供應量不穩和油價波動的風險。他稱計劃最主要目的是減少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珉室氣體排放、減少石腦油消耗和改善空氣質素。
固體廢物被細菌分解時會釋出沼氣,主要成分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中甲烷造成的珉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在沼氣發電項目發展前,堆填區剩餘沼氣一般以燃燒處理。
■記者陳穎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