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運動隊醫隨想:運動醫學專科醫生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31日 10:35
2017年10月31日 10:35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過去周末,筆者出席由台灣運動醫學學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主題為「重返賽場,重返榮耀」,探討運動員在傷患後,經過康復治療,如何重返賽場,並防止再次受傷。與會者包括多位來自亞洲各地的運動醫學專業人士,如內科醫生、骨科醫生、物理治療師、營養師以及運動心理學家等。可見,重返賽場是需要多專業才能達至最佳效果。
近年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已開設運動醫學專科醫生的專業,在課程、考試及獨立成科上已發展出一套成熟架構;反之,香港運動醫學專科醫生嚴格來說並不存在,香港醫務委員會也沒有相關註冊以及認可。現時在香港從事運動醫學相關的醫生,大多專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幫助運動員,絕少擁有運動醫學多方面知識的相關培訓和經驗。有小部份醫生曾參與由大學舉辦的運動醫學碩士課程,在本港已稱得上較為全面訓練。可是,此類碩士課程相比其他醫學專科學院的訓練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本次行程中,我亦出席了全台灣第一屆運動醫學專科醫師的頒授儀式。過去幾年台灣運動醫學界致力將專科醫師的課程、培訓等實現。上月,我作為台灣專科醫師專業考試的海外考官,見證了每一位醫師的努力成果。他們除了要有多方面知識,亦要懂得應用相關技術,以面對運動貼紮、臨床檢查技巧等考核。115名培訓者中,只有16位可以脫穎而出,成為台灣首批運動醫學專科醫師,可見要求多麼嚴謹。畢業後每一個醫師都獲得運動醫學的廣博知識,熟練的應用技術及經驗。
兩年前,我作為澳門第一屆運動醫學專科顧問醫生考試的考官;兩年後,亦見證第一屆台灣運動醫學專科醫師誕生。再回看中國大陸亦已開始設有對運動醫學專科醫生的相關培訓及機制,似乎香港在運動醫學專科醫生培訓機制方面還需要加把勁。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總監容樹恆教授
隔周二刊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