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帆川:為何分享「內容農場」較看「黃色新聞」更不堪?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18日 06:35
2017年05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地球人已經阻止不了網媒在facebook上的影片「加個框」。這些「加框片」,大部分並非原創,而是盜取自其他來源。由於本小利大,點擊率高,情况一發不可收拾。最令人擔憂的是,熱中分享這些「內容農場」影片的廣大網民,似乎並不察覺,自己正在助長一股遺禍深遠的歪風。


為網片「加個框」,在色彩繽紛的框框上加添標題,可增加讀者逗留在影片的機會,本身是適應手機用家閱讀習慣而衍生的做法,並無不妥。然而,香港網媒前赴後繼地為網片「加框」,所採用的網片,許多是盜取得來,並無創作者授權,俗稱「偷片」。如此大量地將他人成果信手拈來,再包裝成自家出品的媒體,稱為「內容農場」。


偷片行為 不能助長

再三重申,「加框」非原罪,部分網媒還是積極地自創「加框片」的。但偷片行為,則不能助長。


我們天天在社交網絡上,樂此不疲地瀏覽的輕鬆短片,其實創作或徵集成本不低。以一條狗仔跨欄的短片為例,並非舉起攝影機就能拍到,背後可能要做犬隻訓練,並要把握難得機會。再者,以今時今日網民的胃口,一隻狗跨欄,可能已經難以廣傳;影片要「爆」,跨欄狗可能要cosplay,跨完可能還要一臉囂張,才能討得網民歡心。


要在短時間內,以有限成本製作大量同類型短片吸引收視,幾乎不可能。於是乎,大家就去偷了,背後動機跟小偷如出一轍。分別在,鼠竊狗偷要被繩之於法,但在香港偷片可謂沒有後果。


雖然過往曾出現主流媒體偷片後遭原創者投訴,而不得不刪片道歉,但這等事例僅教育偷片者愈偷愈精明。大公司主力偷個體戶的出品,美其名為個體戶宣傳;個體戶主力偷大公司的出品,博大公司走漏眼不計較。至於外國和兩岸原創的影片,則遭到本地所有大小媒體大肆竊取,刊登時甚至連出處都欠奉。


抬高「贓物」價值 害了一代創作人

如此操守,問題明顯,但公眾幾乎零反應,繼續嘻嘻哈哈地享用「賊贓」。事實上,傳媒以「煽色腥」手法報道「黃色新聞」,尚可辯稱報道是基於事實,並且為迎合讀者口味。至於人類鍾情「煽色腥」,可謂天性,責難無用。不過,偷片行為卻是一個黑白分明的問題。原創者耗盡心血,投放大量成本製作內容,卻被偷片者幾個按鍵之後擄去。影片出處和獲取方法很模糊,但點擊、分享、「點讚」、留言率,卻相當實在。每一項,都可轉化成收益。


當今,消費者會關注公平貿易產品、會質疑生產背後有否剝削農民工人,為何在社交網絡卻無人關心飽遭剝削的原創者呢?分享「內容農場」的通俗出品,較看「黃色新聞」更不堪,因為你除了低俗,還在轉售「賊贓」,並將「贓物」價值愈抬愈高,害了一代創作人。


作者是記者

[陳帆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