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上海跟朋友吃飯,其中一位遲到,本以為因塞車,但原來是附近有人跳樓,據說因投資失利。席上朋友提到近日金融監管加嚴,有多宗大案,大鱷被罰數億人民幣!
雖已過立夏,但寒冬又重臨內地金融市場。一個月內,上證指跌近8%、深成指跌超過10%,創業板更跌破股災低位!下跌主因是嚴管金融和貨幣收緊。美國雖加息,但10年債利率並未像預期中升穿3厘,近期反跌穿2.4厘;反而中國10年債利率急升至3.7厘,跟美債息差拉闊;利率曲線更趨扁平,情况有點不妙。
美縮表影響利率曲線 非系統危機
美元為全球貨幣本位,美國傷風,世界某個角落的貨幣、股、債或房產就可能染上肺炎!問題只是這角落是墨國披索、俄股、還是中國影子銀行?監管加嚴,4月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已跌近15%,據聞萬能險和信託,更跌超三成。
今年全球同步復蘇,連民粹續捲歐洲的擔憂都未成真,法國續留在溫和派手上,中國經濟亦趨穩定;正是美、中央行收緊貨幣的好時機。美國加息已是意料中事,需留意的是聯儲局的縮表行動。報表規模4.3萬億美元,主要資產為最安全多國債和按揭債。縮表會對利率曲線的形態有些影響,但絕非系統性危機。
中國減債的迫切性更強,目標是控制增速在名義GDP以下。更辣手的是縮小影子銀行的10萬億美元資產,是美國聯儲局的兩倍半;但中國GDP只為美國的六成。短期理財產品支撑的資產,包羅萬有,較好的是一些長期債券,但就算沒有信用風險,都有嚴重的年期錯配。在加息周期下,債券價格下跌,怎能保本?其他所謂「非標」產品就不用說了,投的項目千奇百怪,有些在東北蓋房,有的搞演唱會,有的可能在幫某公司搞「假增資」。資產質素跟美國聯儲局有天淵之別!
中國重「社會公義」 大企業都能活下去
影子銀行是在商業銀行的表外,跟央行的報表,更連一點邊都沾不上!監管機構態度已非常清楚,剛兌問題必須打破。如再幻想銀行、保險、信託等中介機構,或政府會出來包底,無疑是癡人說夢話!奇怪的是仍有不少金融機構,仍閉着眼繼續推銷這些所謂「固收」產品。「固收」這名稱誤導投資者,價格不動的原因不是它安全,是因為產品沒有流動性,所以無法報價,其實非常危險!繼續推的主因可能是如投資者不再續投資,資金鏈一斷,背後的大量房產項目馬上變成爛尾樓,老闆跑路,到時錢還不到給投資者,就來找中介人麻煩。但續投或如飲鴆止渴,最後可能死得更慘!
美國縮表,市場有點不安,最差或只一場汽車次按小風波。對比下,中國縮小影子銀行,有如拆計時炸彈,搞得不好,幾大危企爆煲,後果非常嚴重!
結局是否一場淒厲的雷曼式金融海嘯呢?答案肯定是不。中國金融系統是近乎封閉的,中央負債率很低,絕對有能力處理問題。中國看重「社會公義」,出了事必先把有關人等抓起來,部分投資者也會面臨損失,但一般大企業都能活下去,只沒有之前那麼風光。美國較看重「市場公義」,股東首當其衝,如破產,債權人都有損失。但高管呢? 除非明顯犯了法,一般都沒事。連雷曼CEO也不需坐牢,只在健身房被一個輸光錢的小股東打了一拳!
阿里估值仍廉 可升至150美元
近日反常,外資更願把中國這杯水看成半滿。今年中國的美元CDS從120基點收窄至80基點,代表他們認為系統性風險是减低了。外資已等了中國出手處理債務問題很久,所以中央嚴管金融風險,反成為增投香港和中概股的最佳催化劑。一如所料,Buy in May是正確策略,騰訊(0007)幾乎每天創新高,匯控(0005)也不負所望,再次逼近70元,連較擔心的中資金融股都不錯。中概股就更厲害,阿里巴巴和攜程近日升至歷史新高,今年升幅都比騰訊多。阿里估值仍廉宜,可升至150美元。攜程行業正確,高端消費增長快,唯一瑕疵是營運利潤率仍略偏低,應能逐步改善,中期可升穿60美元。
一年半前,我率先認定港股是一頭健康的慢牛,當時市况極低迷,鮮有人信。雖然已到我25,000至26,000點的目標區下限,但仍未打算馬上提高。預測保守,確有超標風險;當見到成功控制金融亂象時,我樂意逐步提高目標。
(中環資產持有匯控、騰訊、阿里、攜程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雖已過立夏,但寒冬又重臨內地金融市場。一個月內,上證指跌近8%、深成指跌超過10%,創業板更跌破股災低位!下跌主因是嚴管金融和貨幣收緊。美國雖加息,但10年債利率並未像預期中升穿3厘,近期反跌穿2.4厘;反而中國10年債利率急升至3.7厘,跟美債息差拉闊;利率曲線更趨扁平,情况有點不妙。
美縮表影響利率曲線 非系統危機
美元為全球貨幣本位,美國傷風,世界某個角落的貨幣、股、債或房產就可能染上肺炎!問題只是這角落是墨國披索、俄股、還是中國影子銀行?監管加嚴,4月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已跌近15%,據聞萬能險和信託,更跌超三成。
今年全球同步復蘇,連民粹續捲歐洲的擔憂都未成真,法國續留在溫和派手上,中國經濟亦趨穩定;正是美、中央行收緊貨幣的好時機。美國加息已是意料中事,需留意的是聯儲局的縮表行動。報表規模4.3萬億美元,主要資產為最安全多國債和按揭債。縮表會對利率曲線的形態有些影響,但絕非系統性危機。
中國減債的迫切性更強,目標是控制增速在名義GDP以下。更辣手的是縮小影子銀行的10萬億美元資產,是美國聯儲局的兩倍半;但中國GDP只為美國的六成。短期理財產品支撑的資產,包羅萬有,較好的是一些長期債券,但就算沒有信用風險,都有嚴重的年期錯配。在加息周期下,債券價格下跌,怎能保本?其他所謂「非標」產品就不用說了,投的項目千奇百怪,有些在東北蓋房,有的搞演唱會,有的可能在幫某公司搞「假增資」。資產質素跟美國聯儲局有天淵之別!
中國重「社會公義」 大企業都能活下去
影子銀行是在商業銀行的表外,跟央行的報表,更連一點邊都沾不上!監管機構態度已非常清楚,剛兌問題必須打破。如再幻想銀行、保險、信託等中介機構,或政府會出來包底,無疑是癡人說夢話!奇怪的是仍有不少金融機構,仍閉着眼繼續推銷這些所謂「固收」產品。「固收」這名稱誤導投資者,價格不動的原因不是它安全,是因為產品沒有流動性,所以無法報價,其實非常危險!繼續推的主因可能是如投資者不再續投資,資金鏈一斷,背後的大量房產項目馬上變成爛尾樓,老闆跑路,到時錢還不到給投資者,就來找中介人麻煩。但續投或如飲鴆止渴,最後可能死得更慘!
美國縮表,市場有點不安,最差或只一場汽車次按小風波。對比下,中國縮小影子銀行,有如拆計時炸彈,搞得不好,幾大危企爆煲,後果非常嚴重!
結局是否一場淒厲的雷曼式金融海嘯呢?答案肯定是不。中國金融系統是近乎封閉的,中央負債率很低,絕對有能力處理問題。中國看重「社會公義」,出了事必先把有關人等抓起來,部分投資者也會面臨損失,但一般大企業都能活下去,只沒有之前那麼風光。美國較看重「市場公義」,股東首當其衝,如破產,債權人都有損失。但高管呢? 除非明顯犯了法,一般都沒事。連雷曼CEO也不需坐牢,只在健身房被一個輸光錢的小股東打了一拳!
阿里估值仍廉 可升至150美元
近日反常,外資更願把中國這杯水看成半滿。今年中國的美元CDS從120基點收窄至80基點,代表他們認為系統性風險是减低了。外資已等了中國出手處理債務問題很久,所以中央嚴管金融風險,反成為增投香港和中概股的最佳催化劑。一如所料,Buy in May是正確策略,騰訊(0007)幾乎每天創新高,匯控(0005)也不負所望,再次逼近70元,連較擔心的中資金融股都不錯。中概股就更厲害,阿里巴巴和攜程近日升至歷史新高,今年升幅都比騰訊多。阿里估值仍廉宜,可升至150美元。攜程行業正確,高端消費增長快,唯一瑕疵是營運利潤率仍略偏低,應能逐步改善,中期可升穿60美元。
一年半前,我率先認定港股是一頭健康的慢牛,當時市况極低迷,鮮有人信。雖然已到我25,000至26,000點的目標區下限,但仍未打算馬上提高。預測保守,確有超標風險;當見到成功控制金融亂象時,我樂意逐步提高目標。
(中環資產持有匯控、騰訊、阿里、攜程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