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任建峰:從1967看2017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10日 06:35
2017年05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今年是香港1967年暴動50周年,不少媒體都就當年的事大事報道。這件事對我看香港今日形勢與思維都帶來一些反思:


一、無論我們喜歡與否,又無論香港是被中國統治與否,香港的命運是與中國分不開。以六七暴動為例,其爆發牽涉了不少香港本地社會因素。不過沒有中國文革與其階級批鬥思潮,沒有內地不同共產黨單位的參與,1967年的事故會「爆」得那麼大嗎?


二、由此角度來看,六七暴動其實與清朝勢弱令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孫中山以香港作為革命基地、日本侵華南下到香港、1949年內地「解放」後的香港人口問題、中國1970年代後經濟改革使香港經濟轉型等是一脈相承。所以現在鼓吹「香港獨立」或某些近獨立自決模式的人需記住,就算中國政權奇蹟地讓香港獨立或大幅度自決,香港實際上是怎樣都不能逃離中國這座五指山。


三、六七暴動亦應提醒現在的香港人,不要對港英殖民政權有任何留戀與仰慕。當時的左派分子絕對不乏暴徒,不過更多是為反對社會不公義而被左翼思維影響的和平抗爭者。他們只要是派單張、呼口號已經足以小則失去工作或學位,大則被警察毆打、刑事檢控及坐監。這群和平抗爭者被殖民政權打壓的程度比起現在反建制人士被打壓的程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四、當然,時代變了,兩個年代的打壓不能拿來做直接比較,現在的打壓亦是絕對不能接受。但請現在的香港人不要再以為以前港英殖民是那麼美好了。大家現在記住的「美好」,只是上世紀70年代後,英國知道自己在香港大勢已去後的「仁慈獨裁」。就算在那段期間直到現在,英國政府都在與中方交涉時不斷出賣香港人的利益。某程度上,1967年的港英殖民政權才是其真面目。


五、在六七暴動期間,中國政權與其控制的團體有為示威者、施暴者提供不同方面的協助:把階級革命帶到資本主義的英國殖民地的確是一件「很好看」的事。但當暴動發展到一個危害中國政權經濟與政治利益的程度時,他們不止把行動逐步叫停,更遺棄、遺忘在港的和平與暴力抗爭者。當時的中國政權是一個極度無情無義地務實的政權。


六、就此作風,中國政權到現在都沒有變。譬如說,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近日就中港關係說了很多東西。他一方面說如果「國家」(他的意思是中國當下政權吧)的利益被威脅,「兩制」會否繼續都會成問題。不過,他亦提到香港在不同範疇對「國家」的獨特重要性,所以「國家」無意把香港內地化。


七、換句話說,正如中國政權50年前的盤算沒顧念奉其名行事的抗爭者,現在中國政權的盤算亦沒眷顧曾為開拓中國經濟貢獻的香港人。但同時只要香港還有利用價值,無論是50年前或現在的中國政權都會純粹因利益而對香港留一手。當港人考慮怎樣去捍衛或爭取核心價值、高度自治、民主人權時,我們必須明白中國政權這種處事模式。


八、要爭取一些目標,大眾的支持是重要的,而最容易失去大眾支持的行為就是使用暴力。50年前的暴徒令整個運動失去大眾的支持,令大眾忘記潛在的社會不公義,令大眾忽略人數上比暴徒更多的和平抗爭者怎樣被殖民政權逼害。最諷刺的,就是今日的親中人士正是以這個現象去打擊非建制派對不義的呼喚。近日,前律政司長、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公開發言時利用旺角騷亂去抹黑以和平抗爭為宗旨的雨傘運動為同樣的暴力,企圖把政權的不義與逼害模糊化、合理化。


不知道50年後香港會怎樣?

不經不覺,50年就這樣過去了。不知道50年後的香港會是怎樣?50年前,我還未出生,未經歷過香港暴動;50年後,我應該死了,不會見到香港究竟是一片美好還是惡劣到「死都唔眼閉」。


(作者按:以上是筆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作者是執業律師

[任建峰]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