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日升101點,收報24577點,成交金額667億元。中間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順利勝出法國總統選舉,但由於是意料中事,市場反應遠不如首輪選舉後強烈。港股方面,強勢股仍能向好,但動力減弱,弱勢的中資股反彈幅度較大。科技股及手機設備股嘗試回到高位,但多數衝高回落,感覺上,市况熾熱的氛圍正在冷卻,很多投資者的短期部署都是逢高減持,要向上突破困難重重。
股市往往在懷疑中上升。在過去一段時間,先後經歷過朝鮮緊張局勢、法國總統選舉、中國去槓桿等多個變數,市場一直表現出韌性,不斷攀過憂慮之牆,歐洲股市、美國科技股、韓國股市等均屢創新高。港股亦反覆向好,在24400點已見支持,但法國總統選舉出現理想結果,強勢重磅股升幅也不大,主要與大市同步,反而弱勢的國指在內銀股帶動下跑贏恒指,出現弱勢股升、強勢股動力減弱的不利設局。
市場傾向趁高減持強勢股
就指數來看,恒指一直是窄幅上落,23800點有很強支持,但上周即市升破24700點後還是要回落,近兩個月的波幅還不足1000點。強者雖然恒強,但強者動力也有所放緩,騰訊(0700)和友邦(1299)小時圖由上升轉趨橫行,匯控(0005)動力仍強。炒作焦點的瑞聲(2018)和ASM太平洋(0522),昨日一度急升3.6%及3.8%,最終升幅幾乎都被抹去。市場對於強勢股的亢奮有所冷卻,部署上傾向趁高減持獲利,始終估值已高於5年平均值不少,頗充分反映了盈利增長,5月份應很難再創新高。
歐股升勢源於資金流入
國指走勢則有機會出現小雙底,昨日表現較佳的也是近期跌幅較大的股份,例如吉利(0175)反彈4.5%,中信銀行(0998)亦升2.1%。弱勢股跑贏大市,往往是市况欠佳的信號,考慮到成交金額偏低,短期市况料牛皮偏弱,暫時機會不多。
全球牛市多年,近期更見加速上升,主要是全球經濟復蘇力度頗強,歐洲尤其突出,帶動亞洲出口亦顯著回升。但歐洲股市(泛歐50指數)預測市盈率超過15倍,較強勁復蘇的2009年還要高,市場對經濟和企業盈利的看法是非常甚至過度樂觀。從另一角度看,現時泛歐50指數市帳率介乎1.6倍至1.7倍,但多年來股本回報率一直低企在8%至9%,估值持續上升,企業回報率卻未見太大改善,升勢似乎與資金流入的關係更大。
宜持兩至三成現金
亞洲情况好一些。MSCI亞太區(日本除外)市帳率與歐股相若,股本回報率卻達13%,較為合理,但今年預測市盈率也達到13.6倍,距離2015年「大時代」高位的14倍也相差無幾。整體來看,現在是經濟和企業盈利趨好,同時股指估值也處於最高位。在市場氣氛良好之下,短線仍然易升難跌,惟一旦出現少許不利因素,反應也會非常劇烈。大摩的全球貿易領先指標(MSGTLI)4月再次下滑,連續兩個月下跌。商業情緒、原油、大宗商品價格和反映船運成本的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都拉低了該指標,如果該指數連續三次下滑,幾可確定全球貿易重新出現向下趨勢。根據美國聯儲局的看法,經濟轉弱只是暫時,但是否如此誰也不能保證。當前倉位不宜過高,維持20%至30%現金,等待優質強勢股調整時買入,是較合適的策略。
[張兆聰 還看今朝]
股市往往在懷疑中上升。在過去一段時間,先後經歷過朝鮮緊張局勢、法國總統選舉、中國去槓桿等多個變數,市場一直表現出韌性,不斷攀過憂慮之牆,歐洲股市、美國科技股、韓國股市等均屢創新高。港股亦反覆向好,在24400點已見支持,但法國總統選舉出現理想結果,強勢重磅股升幅也不大,主要與大市同步,反而弱勢的國指在內銀股帶動下跑贏恒指,出現弱勢股升、強勢股動力減弱的不利設局。
市場傾向趁高減持強勢股
就指數來看,恒指一直是窄幅上落,23800點有很強支持,但上周即市升破24700點後還是要回落,近兩個月的波幅還不足1000點。強者雖然恒強,但強者動力也有所放緩,騰訊(0700)和友邦(1299)小時圖由上升轉趨橫行,匯控(0005)動力仍強。炒作焦點的瑞聲(2018)和ASM太平洋(0522),昨日一度急升3.6%及3.8%,最終升幅幾乎都被抹去。市場對於強勢股的亢奮有所冷卻,部署上傾向趁高減持獲利,始終估值已高於5年平均值不少,頗充分反映了盈利增長,5月份應很難再創新高。
歐股升勢源於資金流入
國指走勢則有機會出現小雙底,昨日表現較佳的也是近期跌幅較大的股份,例如吉利(0175)反彈4.5%,中信銀行(0998)亦升2.1%。弱勢股跑贏大市,往往是市况欠佳的信號,考慮到成交金額偏低,短期市况料牛皮偏弱,暫時機會不多。
全球牛市多年,近期更見加速上升,主要是全球經濟復蘇力度頗強,歐洲尤其突出,帶動亞洲出口亦顯著回升。但歐洲股市(泛歐50指數)預測市盈率超過15倍,較強勁復蘇的2009年還要高,市場對經濟和企業盈利的看法是非常甚至過度樂觀。從另一角度看,現時泛歐50指數市帳率介乎1.6倍至1.7倍,但多年來股本回報率一直低企在8%至9%,估值持續上升,企業回報率卻未見太大改善,升勢似乎與資金流入的關係更大。
宜持兩至三成現金
亞洲情况好一些。MSCI亞太區(日本除外)市帳率與歐股相若,股本回報率卻達13%,較為合理,但今年預測市盈率也達到13.6倍,距離2015年「大時代」高位的14倍也相差無幾。整體來看,現在是經濟和企業盈利趨好,同時股指估值也處於最高位。在市場氣氛良好之下,短線仍然易升難跌,惟一旦出現少許不利因素,反應也會非常劇烈。大摩的全球貿易領先指標(MSGTLI)4月再次下滑,連續兩個月下跌。商業情緒、原油、大宗商品價格和反映船運成本的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都拉低了該指標,如果該指數連續三次下滑,幾可確定全球貿易重新出現向下趨勢。根據美國聯儲局的看法,經濟轉弱只是暫時,但是否如此誰也不能保證。當前倉位不宜過高,維持20%至30%現金,等待優質強勢股調整時買入,是較合適的策略。
[張兆聰 還看今朝]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