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懸殊使然 狂熱興起/文:胡逸山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9日 06:35
2017年05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文章】根據多年來的時勢觀察、歷史考究,以至在世界各地的親身經歷,我慢慢地達到一個假設,即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等,之所以會逐步邁向極端主義或狂熱思潮的體現,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時常是(我當然不敢說是完全基於)社會上政治經濟狀况的嚴重扭曲。說得更露骨些,就是社會裏貧富以至權利有無之間的嚴重懸殊,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有權利者運用這些權利來造就更多的權利,而無權利者也就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本來就已少得可憐的權利(包括基本維生的條件)被前者無情地剝削掉了。
而無財無權的後者在生計都沒有什麼保障,更遑論抱有什麼未來大富大貴的期望的前提下,當然在不由自主的心理補償機制下,會逐漸把人生的希望寄託在虛無縹緲的宗教信仰上。當然富人、有權人也有彼等的宗教信仰,但主要也還是在心理補償機制下用來減少彼等因剝削社會其他無權階級而產生的罪惡感,所以才有什麼捐大錢來辦善事等的備受社會讚揚之好事。只有極少數富貴有權人會與之前被彼等剝削者站在一起來鬥爭,如惡名昭彰的策劃「9.11」恐怖主義襲擊的阿蓋達恐怖主義組織已故首腦拉登即為一例,出身沙特阿拉伯的富有家族,卻選擇走上了另一條不歸路。
生計無望、前途茫然,令近代多少尤其是來自中東、北非的青少年,還有彼等移居歐洲各地(甚至在歐洲當地出生)的堂表兄弟姐妹們,紛紛要不自我上網激化,要不被各路宗教極端組織所招募、「領養」等,起初可能只是加以「孕育」極端思維,過後也就訓練你成為「聖戰士」了,一些派往遍佈中東各地的大小戰場去上陣打真槍實火的仗,另一些則被派赴(或自願前往,或自個兒或三五知己就幹了起來的都有)如人口密集的歐美「敵方」城市等有戰略價值的地方去從事自殺式等(方式愈來愈多,「小」的如用刀插人、開車撞人等;大的如引爆整棟大樓的都有)的恐怖襲擊,以製造「敵方」社會的恐慌,讓參與中東戰事的對方無心戀戰,以便恐怖組織的「天下宗教,唯我獨尊」的理念可以更大規模地加以實踐。
土耳其城鄉差別大
而土耳其近代以來世俗化勢力的倒退與宗教化勢力的邁進,可能也得從這一視角來更為深入地理解。與上世紀中葉極端宗教保守勢力掌權以前的伊朗、阿富汗等國家的社會狀况相似,鄂圖曼帝國被政變推翻,以軍人為首的推崇世俗化的政權在約100年前上台以後,土耳其社會可說是約略可以城鄉來劃分的兩極化落差。伊斯坦堡等大都市的居民,理念開放、生活「摩登」,中產階級也算旺盛。對彼等來說,宗教雖然也還算重要,但至多也只是個人生活裏的一部分,在家裏禱告慶祝就好了,反正政府的政策就是嚴守世俗化,不允許在公家地方展示宗教,整個社會面貌儼然與倫敦、巴黎等不相上下。
但生活在土耳其鄉區者,則未必有那麼幸運了。彼等主要還是以自給農業維生,收成的好壞的確要看天意,有無暴風雪、水旱災等的侵襲。而且千年以來,彼等的宗教保守理念即已根深柢固。對於政府的世俗化政策,彼等虛與委蛇,政府不信教是政府的事,反正政府許多時候也難以為彼等帶來很多福利。而且,一個世俗化的政權當然也未必是一個廉潔的、有效率的政權;長期的軍人干政,當然也會形成軍人與其他相關官員的霸道,官商勾結、以權謀私等當然也接踵而來,首當其衝受害受苦的,當然也是這些貧苦無依的農民。而且某種程度上必須「好戰」以維持彼等的統治權威的土耳其軍人,也不時開展掃蕩行動,與要求自治以至獨立成國的庫爾德族游擊隊(主要是所謂庫爾德工人黨與其分支)還有其他武裝力量實質上是發生游擊內戰,而夾在中間的鄉區平民,當然也不好受。這些以至土耳其社會的其他極為微妙的矛盾,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爾默克(Orhan Pamuk)的多部作品裏刻劃得極為細膩感人。
AKP崛起 不難理解
在如此的幾乎可謂兩個截然不同的土耳其的大氛圍下,以鄉區人民的發展需求與宗教理念為基礎的「正義與復興黨」(AKP)在本世紀初的興起,也就不難理解了。在近代土耳其時而有之(軍人選擇暫時不干政時)的選舉下,AKP迅速崛起並贏獲包括國會與總統的政權,儼然成為土耳其的足以與軍人分庭抗禮的強大政治勢力。AKP也老實不客氣,在這十幾年來把軍權逐步削減,但同時也大肆放鬆以前政府對絕對世俗化的規定,如以前在政府部門裏工作的婦女是不被允許包頭巾的,AKP政府近來卻不再有此規定。所以國際社會這些年來其實也「三心兩意」,一方面看到土耳其軍權被削未必不暗自讚賞,另一方面對土國宗教保守勢力的興起卻又未必不暗自憂心。
說到國際上,基於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的優越地理位置,多年來土耳其當然也成為東西方陣營所極欲爭取的戰略盟友。土耳其是由美國主導的、主要針對前蘇聯(或當下俄羅斯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一員,但這兩年來在與俄羅斯短暫交惡後卻又如膠似漆。這種中小國家必須逢源於兩個或多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表現,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對於中亞各地的一些極端分子想要建立泛歐亞的突厥斯坦,土耳其看來無動於中,但這些人得以在土耳其自由出入活動也是事實。
在土耳其的外交與內政相互影響上比較有看頭的,可能還是土耳其多年來想要加入歐盟的意圖。從當下歐盟裏好幾個主要國家都醞釀着脫歐的情緒的角度來看,這對歐盟當然也是一陣及時雨。但歐盟多國對土國的日益宗教化以至與歐盟民主化原則相差尚遠還是有所擔憂的。土耳其多年以來被世界各地看成是一個得以把宗教與社會劃分得很清楚的現代伊斯蘭國家,也是許多其他伊斯蘭國家的典範。在國際上得以與土耳其匹比的現代政教分離的伊斯蘭國家,當屬伊斯蘭人口同樣佔了約九成的印尼。所以,當這兩個國家的保守宗教勢力略為有了抬頭的趨勢,當然也還是讓世人極為關注的。
馬來西亞首相前政治秘書
[胡逸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