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媽媽不平凡﹕孩子患結節性硬化症 有藥無錢買 殺入立會 為病女爭權益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09日 06:35
2017年05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媽媽為保護孩子,可以去到幾盡?兩名平凡的小婦人,一個為替患罕有結節性硬化症女兒爭取所用的標靶藥納入藥物名冊,殺入立法會發言,又成立病人組織,並到兩岸三地取經;另一個眼見女兒日日做功課奴隸、TSA(現稱BCA)又迫在眉睫,於是自發在網絡做功課量調查,又擺街站要求取消TSA。「媽媽」這個稱謂,代表着一個最溫柔又最剛強的角色!


文﹕李樂嘉、沈雅詩

圖﹕曾憲宗、蘇智鑫、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

上月底, 36歲患有結節性硬化症(簡稱TSC)的池燕蘭「等藥等到死」,留下13歲遺傳了同一病症的女兒。阮佩玲(Rebecca)的19歲細囡瑤瑤,正正患有同一疾病,作為媽媽,Rebecca當然不想瑤瑤有相同結局。


不斷長腫瘤 赴美就醫

沒有TSC家族病史的瑤瑤,5個月大時因基因突變而得病,體內不斷長出腫瘤。兒童期以腦部最受影響,因此瑤瑤經常腦癇發作,試過連續兩天全身發抖,在牀上猶如蝦米般蜷曲,或者笑到停不下來。


孩子患病,父母最為痛心,Rebecca哭過、抱怨過,之後便收拾心情,想辦法幫助女兒。在瑤瑤20個月大時,她下了一個關鍵的決定﹕帶瑤瑤去美國,做切除腦腫瘤的手術。這個成功率約七成的手術,最終順利完成,杜絕腫瘤再於大腦增生。


尋興趣班 發掘美術天賦

一趟美國之行,不但令瑤瑤病情有起色,連Rebecca都彷彿經歷蛻變,「之前未去過美國,第一次去就帶着患病的女兒,完全是憑着心口上一個『勇』字。既要處理手術事宜,又要在冰天雪地下照顧瑤瑤,這件事後,我好像重新認識自己,沒想到我有勇氣、有潛能去克服許多困難」。


縱然手術成功,生活中的搏鬥卻未停止。瑤瑤的腦神經早已受破壞,導致輕至中度智障及自閉傾向,Rebecca要教她自理,同時堅持給女兒過多姿多采的童年,於是她四出敲門,誓要為瑤瑤物色到適合的興趣班,「我想她跟一般小朋友一樣,有喜歡做的事,便為她找畫班、合唱團,四周圍問人開不開班、肯不肯教瑤瑤,單是合唱團都找了半年」。Rebecca的堅持換來好成果,瑤瑤愛上了唱歌,亦曾憑畫作獲獎,從中建立自信。


新藥每月二萬元 難負擔

更重大的戰場於2014年出現,隨着醫學的進步,TSC變得有藥可醫。從醫生口中,Rebecca知道「mTOR抑制劑」能阻止細胞繁殖,從而改善病情和延長壽命,於是她上網找了不少藥物資料,又親自請教藥廠,並決定讓瑤瑤用藥,「瑤瑤做了手術,停止了腦腫瘤的生長,但身體其他器官都有可能出現腫瘤,成年後更可能因而器官衰竭,失去生命。這隻藥是她的將來,必須一試」。


瑤瑤加入了標靶藥試驗計劃,獲資助使用藥物9個月,其間情况明顯有改善,抽筋次數減少了,與人對答亦有進步。然而,每個月花二萬元買藥,兼且要長期服用,遠超一般家庭所能負擔,試驗計劃過後,瑤瑤迫於無奈斷藥。


明明出現了轉機,偏偏有藥不能用,Rebecca不甘就此罷休。她決定向醫療制度宣戰,要求政府將mTOR抑制劑納入藥物名冊,資助患者用藥。


成立組織 爭新藥納資助

幾年間,她跟一班患者家長成立「香港結節性硬化症協會」,舉辦了不少活動、分享會,增加公眾對結節性硬化症的認知;又聯繫兩岸三地的TSC關注組織,在網上平台交流,以及舉行交流會,邀請醫生和教授分享資訊。


至於印象最深刻的經歷,要數上個月出席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以病人家屬及協會主席身分發言,「我和三個家長一齊去,大家都是『師奶仔』,緊張到不得了,發言前在群組互相打氣。我們事先用了幾日時間來背講稿,又找人來批改,希望到時講得流暢」。


上立會發言 緊張背稿

自言一向是平凡女性的Rebecca,沒想過有一天會上立法會,「以前我的目光只停留於家庭,專注相夫教子,照顧好家人就好,別說上立法會,連社會議題都不太理會。瑤瑤的病教識我要看闊一點,也要關注社會問題,是她推動到我要進步」。


雖然發言前驚驚青青,但日後有機會的話,Rebecca還想再上立法會,爭取女兒的權益,「不上去,不清楚表達訴求,政府可以完全忽視我們」。上次發言後,官員只回應說會慢慢研究,奈何病人的生命未必等得及,「所以要繼續爭取,上去發言一次無效,便去兩次、三次,希望有朝一日打動到政府」。


盼提升公眾關注

為了孩子,媽媽總能克服一切障礙。不論面對政府歎慢板,還是外界對病症的不了解,Rebecca都會正面地應對,「有時公眾一聽到要每月兩萬元,就說實在太貴,政府不肯付費都很正常。我會耐心解釋患者的情况,他們對病症有所認識,知道藥物的成效,自然能理解我們的訴求」。


在未來,她計劃舉行更多元化的籌款活動,其中一個念頭是將瑤瑤的畫作製成T-shirt,於服裝連鎖店發售。大前提自然是要有企業願意合作,「預計要逐間公司去問、去邀請,其實都不容易」。


去美國做手術、上立法會發言,進而游說企業合作,Rebecca不停作出新突破,背後全都源自一個信念,「要為女兒爭取生存權利,永遠不要放棄。如果連媽媽都放棄的話,誰會幫到這孩子呢?為孩子好的事,我都會盡力做」。


[Happy PaMa 教得樂 137期]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