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繼PMI見頂回落後,昨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4月外貿數據也遠遜預期,中國經濟再度放緩的可能性擴大。以人民幣計價,上月出口按年增長14.3%,比預期的16.8%低,增幅也較3月的22.3%有顯著收窄;進口按年增長18.6%,也比預期的29.3%和3月的26.3%明顯失色。
歐日經濟好轉 料支持出口走勢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進出口數據均大幅度低於預期,尤其進口與預期相差超過10個百分點。外貿走弱一方面是美國經濟季節調整所致,但估計只是短期現象,而且歐洲與日本的經濟好轉,會支撐中國出口之後繼續向好。
反而進口方面,鄧海清認為,大跌的關鍵原因在於4月以來金融監管甚嚴,對實體經濟的融資以及經濟預期都產生了較嚴重的不利影響,再加上大宗商品價格見頂回落,以及地產投資在調控下有所調整所致,短期內仍需要防範金融從嚴監管對實體經濟的後續影響,可能會令進口有進一步走弱的風險。未來當局也應該警惕激進去槓桿的方式,可能會導致實體經濟回落和金融市場動盪,造成雙重風險。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亦認為,4月以來金融去槓桿升級引發流動性緊張,但從樂觀角度看,4月進出口增幅仍處於高位,外需總體向好,故繼續維持今年出口肯定比去年好的看法。
歐日經濟好轉 料支持出口走勢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進出口數據均大幅度低於預期,尤其進口與預期相差超過10個百分點。外貿走弱一方面是美國經濟季節調整所致,但估計只是短期現象,而且歐洲與日本的經濟好轉,會支撐中國出口之後繼續向好。
反而進口方面,鄧海清認為,大跌的關鍵原因在於4月以來金融監管甚嚴,對實體經濟的融資以及經濟預期都產生了較嚴重的不利影響,再加上大宗商品價格見頂回落,以及地產投資在調控下有所調整所致,短期內仍需要防範金融從嚴監管對實體經濟的後續影響,可能會令進口有進一步走弱的風險。未來當局也應該警惕激進去槓桿的方式,可能會導致實體經濟回落和金融市場動盪,造成雙重風險。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亦認為,4月以來金融去槓桿升級引發流動性緊張,但從樂觀角度看,4月進出口增幅仍處於高位,外需總體向好,故繼續維持今年出口肯定比去年好的看法。
回應 (0)